3.青稞種植區域日益縮減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藏區總人口由兩百萬增長到如今的五百五十萬之多,但農牧民最主要的口糧青稞種植麵積卻減少了一大半。受小麥,蠶豆等優勢作用的衝擊影響,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青稞種植麵積都有不同程度萎縮。加上西部大開發,藏區耕地受到嚴重的破壞,而很多區域由於地勢險要不能進行新的開發,導致青稞種植區域日益縮減。
三、青稞高產栽培改善對策
1.選取良種進行推廣培育
選取好的良種進行播種是保證高產量的關鍵,藏區農牧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同時受傳統習俗的影響,接受新事物比較緩慢,因此必需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
2.做好青稞的防害工作
青稞中後期指從拔節到灌漿、這一生育周期大概為兩個多月,這期間容易發生病蟲害,應做到統一管理防治。蟲害和病害具體有兩種防治方法。
青稞病害主要是黑穗病、鏽病、白粉病三種,一般采取預防為主比較穩妥,及時噴灑農藥,對症下藥,做到藥到病除。
而蟲害則需要在相應的時期噴灑農藥。主要的蟲害為蚜蟲,拔節到灌漿期間,是蚜蟲主要危害青稞的時段,在這一期間及時噴灑農藥是青稞是否能成長的關鍵。
3.選擇適合的青稞成長環境
要想得到理想的產量,選擇一塊良好的培育土地十分重要,青稞雖然身處高寒地區,但是對成長土地的選擇同樣重要,主要選擇酸堿度適中,土壤疏鬆,持水度高,營養充足,不會有養分流失的土地進行種植。
4.預防青稞倒伏
倒伏是青稞低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品種本身不抗倒是青稞倒伏的因素之一;其二是密度過大,在種植過程中施肥過多,從而導致倒伏的發生;其三則應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灌水不足或施肥不合理都會影響最後的青稞產量。
5.做好提取優良品種的工作
在培育過程中,隻有及時提取優良的青稞品種,才能保證今後的青稞種源,隻有好的青稞良種培育才能得到保障。
6.在青稞成熟後及時收獲
及時收獲是獲得青稞高產的重要步驟之一,太早或太遲的收割都會影響青稞產量和品質,最好的收割時機是臘黃末期,整塊種植地九成以上從莖杆葉片綠轉為黃色,選擇這一時期進行收獲保存是最恰當的。這也是青稞高產的最後一步。
四、總結
作為藏區的主要農作物之一,青稞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迫在眉睫。我們隻有培育好青稞才能促進藏區農業等其他產業的發展,更好的促進農牧民生產生活的和諧穩定,幸福安康。
參考文獻
[1]李莉.淺談康定縣青稞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13,04:36-37.
[2]強巴曲珍.青稞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J].科技風,2013,13:193.
[3]劉延安,曹永久.柴達木盆地青稞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探討[J].科學之友,2010,2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