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稞高產栽培技術(1 / 2)

青稞高產栽培技術

技術推廣

作者:王曉文 王淵 管禮

[摘 要] 青稞是中國高寒地區的主要農作物之一,種植區域主要在中國川藏地區以及雲南、甘肅和江蘇海拔較高的地方。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作為主要藏區農作物之一,青稞開始凸顯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青稞十分耐寒,且培育周期短,適合在高寒地區推廣種植。青稞也是藏區人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它不僅具有保健功能,還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因此,推出良好的青稞高產栽培技術十分重要。

[關鍵詞] 青稞 高產栽培 培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158-02

一、青稞生產現狀

1.青稞種植覆蓋區域

青稞目前在國內的種植領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四省。青稞種植地地勢十分險惡,其中隻有不到3%的種植地散布在大約2.6*1000000平方千米的廣闊區域,因此地勢的因素分隔了青稞的種植地,產生了今天的青稞培育區域。除此之外,在靠近青藏高原的雲南和四川地區以及青海和甘肅相鄰的河西走廊一帶同樣有糧農從事青稞的培育。

2.青稞種植地氣候

種植青稞的區域年平均氣溫在1.1~12.7攝氏度之間,這一區域的海拔高度大多數在1500米~4800米,日照十分充足,降水季集中在春末秋初,降雨量大約在300毫米到1000毫米之間。在這一塊區域內,青稞種植分布地由放射狀從內到外進行擴散,與種植比例成正比。

3.現代社會對青稞需求量增多

青稞是高原地區人民日常食用糧食作物之一。權威數據顯示,最近幾年來,高原地區青稞總產量為55~60萬噸,青稞為當地農牧民的主要口糧,按農牧民每人每年食用225KG青稞計算,年消費青稞量為56.25萬噸,等於是隻實現了糧食自給目標,還無法滿足社會對青稞的需求量;青稞還是加工青稞酒,麥芽糖,青稞麵的重要原材料。所以,作為加工原料,需求缺口很大。青稞可以為農牧民人均淨增400~500元,是當地農牧民群眾重要的收入來源,占總體糧食收入的七成。青稞種植區域內研究開發人員已研發出大量的營養品與保健品等。這不僅體現了青稞在現代市場上的良好發展前景,同時也提高了農牧民對種植青稞的積極性。

二、青稞高產栽培麵臨問題

1.種植青稞地自然環境差,青稞自身防禦能力差

青藏高原青稞播種總麵積大約100×104hm2,緩坡梯田及平耕地麵積占耕地總麵積不足三成,然而,溝壑旱地所占種植總麵積的比例高達七成以上。青稞生產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極弱,青稞培育前景很好的柴達木盆地卻因為缺水而難以開發,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幹旱是青稞在高產過程中最大的限製因素,這些區域的農田基本建設嚴重滯後因為地方經濟落後、地方政府的投資能力不足,除西藏部分地區本世紀初由國家出資進行開發、使農田幹旱這一問題得到了解決,但青稞地農田幹旱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

2.青稞種植保健技術有待提高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青稞種植地區的青稞培育科研單位減少一半,從事青稞栽培研究人才流失三分之二,在這過程中,新品種選種培育速度明顯放慢。由於經濟原因,很多地區並沒有完善的青稞培育管理體係,由此,導致新的品種不能得到及時推廣,長時間內得不到品種的更新,培育技術也是十分落後。目前一些青稞主產區仍在種植二十多年前就在用的種子,不僅如此甚至很多偏遠生產地區還在種植沿用數千年之久的古老農家品種,所以青稞種植保健技術還有待提高。青稞種植區域平均化肥施用量不足,又因為種植結構混亂、燃料匱乏等導致幾乎不可能做到秸稈還田,這一現象導致土壤肥力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