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生育期記載記錄:
播種期(4月20日)、出苗期(5月1-5日)、顯蕾期(5月20日)、現蕾期(5月25日)、開花期(6月22日)、花鈴期(6月25日)、鈴期(7月1日)、吐絮期(8月20日)、吐絮盛期(9月5日)
生育期125天、全生育期150天。
三、產量結果
根據實際測產結果如下:畝有效株數11100株,單株鈴數5.6個,單鈴重6克,衣分42%。
籽棉=畝有效株數×單株鈴數×單鈴重;
籽棉=11100株×5.6個×6克
畝籽棉理論為373.1公斤。 實際產量(85%)為317.1公斤。
皮麵=畝有效株數×單株鈴數×單鈴重×42%(衣分)
畝皮麵為133.2公斤。
四、效益分析
棉花膜下滴灌節水技術,主要的運用方式是,在地膜底下鋪排滴灌管道,然後將覆膜植棉和滴灌的技術相融合,從而達到更為經濟節省和高效的灌溉目的。它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術的再創造和發展。棉花根係吸收水分的過程一般先是接受加壓水的過濾,然後再通過支管、毛管和幹管的疏導,經由毛管上的滴水器來完成對棉花根層土壤的灌溉。同時,膜下滴灌技術是地膜栽培技術和滴灌技術的有效延伸和拓展,一般將化肥農藥和水經由可控管道來融合,按質按量地完成對農作物根部的灌溉,從而使得農作物根部的土壤以及水源都十分充足,進而有力地促進了其生長和發育。
膜下滴管技術目前來說,是最為節約能源和水資源的新型澆灌技術。它的所有設備都被埋在地下,因此不會出現由於自然條件的原因而使其表皮老化或者漏水,而且在灌溉過程中,水可以直接噴灑掃根部,有效避免了地表徑流和水的深層滲漏,從而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資源,也便於農戶對灌溉的用量做一管理和掌控,從而達到高效節能高產的目的。
除此之外,膜下滴灌的所有設施都被埋在地下,就不會受地表狀況的影響,減少了占地麵積,也對土地進行了高效利用。而且,這種技術對土地的平整度不作要求,也大大解放了勞動力。同時,由於它的廣泛應用所帶來的鹽堿地和防止次生鹽堿地,對環境的保護都大有助益。因此,在氣候幹燥炎熱、鹽漬範圍廣且分布不均,水資源極度缺乏的狀態下,采用這種技術來進行灌溉,不僅能夠高效節能,而且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其社會影響力。
今年疏附縣站敏鄉17村種植的750畝滴灌棉花實現增產增收。經縣、鄉農技人員秋季田間測產及產量對比,畝皮麵單產達133.2公斤,比常規棉高出16.7公斤,增產率達9.7%,滴灌棉每畝毛收入1808.8元左右、每畝投入成本775.2元左右,常規棉每畝收入1451.5元左右,每畝成本 685元左右,每畝純收入比常規棉高出 350.8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