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區疏附縣膜下滴灌棉花栽培技術總結
技術推廣
作者:麥麥提吐爾遜·阿布都克力木
為進一步推廣棉花摸下滴管栽培技術、2013年4月份在我縣站敏鄉17村2組引進了該項目進行實施,該點土壤為壤土,透水性好,多年的農業地表灌溉,地下水位底,水較緊張,嚴重的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一、膜下滴灌棉花基本情況
1.土壤和播種情況
膜下滴灌棉花栽培示範地選擇在疏附縣站敏鄉17村2組31個農戶地,條田麵積750畝,土壤為壤土,肥力中等。棉花播種時間於4月20-25日,播種行距為30cm-50cm-30 cm- 60cm,株距9.5cm,理論株數18275株/畝,棉花品種為中棉43號。
2.設計說明
2.1滴灌管選用以水利局提供的滴灌管,內徑16mm,壁厚0.63mm,滴頭流量1.3L/h,滴頭間距0.4m。滴灌管鋪設間距1.52m,埋於地下0.35m處。
2.2各灌溉示範區麵積設計為6個輪灌組,12個輪灌小區,每個輪灌組設計流量73.4m3/h。
3.滴水與施肥
膜下滴灌棉花栽培試驗區,在棉花全生育期共滴水7次,共計用水3003/hm2,6月15日開始第一次滴水,之後根據棉田小氣候和棉花的生育特點、需水量和時段,每間隔8天滴水一次,每次滴水35-40/hm2,以滿足棉花各個生育期對水分的需求。8月20日停水,有利於棉花早熟而不早衰,增加鈴重,提高衣分。棉花全生育期隨水滴施尿素3次,共施肥75公斤/畝。
4.化調化控
化調化控時根據長勢情況,堅持“早、輕、勤、”的原則,避免“一棍子打死”。 弱苗在2-3葉期,每667平方米用磷酸二氫鉀100克+尿素150克對水30千克葉麵噴灑。在2-3葉期,每667平方米用縮節胺0.5克左右,以促根、壯苗、促早蕾的形成。在3-5葉期,每667平方米用縮節胺1克左右,頭水前,每667平方米用縮節胺2-3克對水30千克葉麵噴灑,主要控製中下部主莖節間和下部果枝伸長,打頂後4-5天,每667平方米用縮節胺5-6克對水30千克葉麵噴灑,主要控製上部主莖節間和上部果枝伸長。
打頂:嚴格堅持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打頂原則,在7中下旬徹底完成了打頂工作。
5.其他田管措施
棉田其他管理上我們突出了一個早字,即早除草、早中耕。同時,加強病蟲害調查和測報工作,堅持綜合防治。田邊地頭冬季進行了鏟草除蛹,播種後田邊地頭擺放糖漿誘殺飛蛾。棉花生長階段保護天敵,棉葉蟎、棉蚜發生時,基本上沒有使用殺蟲劑。
二、灌溉水量
1.膜下滴灌灌水器(毛管)埋在耕作層以下,灌水均勻,並且都集中在棉花根係30-40cm周圍,不會產生地表徑流,也降低了棵間蒸發損失。
2.生育期變化
膜下滴灌棉花可以看出,出苗、顯蕾期時間基本一致,灌水後在現蕾-開花期之間,膜下滴灌比溝灌棉花晚2天;花鈴-吐絮期之間,膜下滴灌比溝灌棉花早5天,吐絮盛期早4天,全生育期提前5天。這樣,膜下滴灌方式有利於棉花早結鈴、吐絮,生長期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