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年幼,一份天真,一份溫情,一份愛(1 / 1)

阿晨一個中國南部地區普通農村家庭的孩子,童年幾乎是和大部分的孩子一樣度過,不過這能講述的有戲劇性!這不是編故事而是真實的寫照。

2001年阿晨上幼兒園的第一天,也伴隨著家長的陪伴來到這個陌生的環境……他臉上對環境的恐懼感和離開父母表現的透徹及了像現在的電視劇裏那樣哭的撕心裂肺,幾個老師幫扶著父母接過阿晨他馬上就往地上睡下邊哭邊打滾。看到這類情景每個做母親的眼睛裏都會含著淚想把他帶走帶回自己的懷抱!但她不能這麼做,她深刻的認識到每個小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這種過程。最終還是不回頭的和阿晨的爸爸離開了,他哭的更加激烈了:啊……啊……托的很長,聽的讓人覺得可憐。

這是第一節課的場景:所有報道的小孩子們都去到了一個很大的教室,裏麵擺放著許多各式各樣的玩具,玩具讓有的小孩子停止了哭鬧。阿晨仍然和大多數小孩子一樣坐在地上哭鼻涕,眼淚鋪滿了那張圓潤的臉,活活像一個淚人,老師扶了他一下他哭的更大聲了……

那個時候老師們都覺得這個愛哭的家夥以後很難對付。是的!這種哭鬧聲的確很讓人受不了,不過老師們的想法錯了,時間的推移:半年馬上過去了在這些夜晚裏阿晨不曾哭過,總是安靜的遨遊在夢境中,睡的安詳!也有很多的小孩子在半夜會想媽媽而大哭起來……他似乎是熟悉了環境但或許又不是。

回想起我們自己的小時候特別是幼兒園時間大家都尿過床這一點說起來的確挺害羞的。在這段時間阿晨和哪些小孩子一樣也尿過,老師們總是教他們自己上廁所。

早上吃早餐發生了一件事,每一個小朋友都抓緊把碗裏的事物吃完,因為吃完碗裏的就可以要下一碗。問子璿和旁邊的正凱這是誰教你們吃的這麼快的?不約而同的回答:爸爸媽媽!這或許就是現在所說的小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做什麼都要做的快做的好才能得到接下來的獎勵!他總是吃的最慢的一個:阿晨。隻有一次老師發現他那天吃的很快阿晨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很喜歡吃當天的早餐,他想讓朋友多吃到這樣一碗早餐,很快的吃下了自己不喜歡吃的那份刀削麵便叫了第二碗留給了朋友。

阿晨不喜歡吃刀削麵,但他的朋友非常喜歡吃。他著急幫朋友拿第二碗的樣子印象依舊深刻,那碗東西似乎不適合他的味蕾,軟綿軟綿的讓他難以下咽……這種對朋友的愛現在在朋友間還存在著嗎?僅僅是非常簡單樸素的一種幫助。試想在今天我們誰願意完成自己的不喜歡去達成別人的喜歡。當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因為一個人變得喜歡這是我們心中的一份溫情,是一份最天真的愛,更是一種熱度。

畢業,老師要求大家畫一幅畫。子璿畫了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正凱則畫了一部車子,阿晨畫了一個大家夥他稱這個是“動力飛船”尾部有很多的火焰推進著飛船誰都不知道他從哪裏看來的這個,正凱哈哈哈大笑起來:“你這個傻子畫的什麼烤蘿卜”大夥也都笑了。他臉尷尬的通紅說不出話來,後來知道那副畫得了第一名,他具備豐富的想象力雖然沒有真正見過飛船但他仍然選擇了畫這個我們都建議他畫身邊的東西但他選擇了這個。這是後來從阿晨的檔案裏發現的評語。

最後一次記得幼兒園的事件是一次下午放學回來了。那天爺爺騎著那個年代的永久牌自行車來幼兒園接阿晨,路上他突然對爺爺說以後我要好好讀書讓爺爺開汽車住高樓!這話語聽來幼稚的多,在爺爺心裏卻甜過了今後的多少年?我們講述的題目是高山,我並沒有談論山。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裏誰還能對自己的長輩說一句類似的話語,哪怕是寬一寬他們的心,心中也會記憶著這些美好的話語甜到心裏讓人暢想!

生活不缺乏例子,我們丟掉了多少我們與生俱來的東西又學會了多少虛偽?現在的我們還有著多少的創造力?我久久深思。

之後阿晨去了另一個地方學習,在幼兒園他被認為是最弱的小孩但做出來最暖心的舉動。

人們往往注重起點注重領先,硬塞給孩子自己熟知的知識讓童心過早的失去了原味最後成為的依舊是現在我們齜牙咧嘴的這幅模樣,成長的最好營養劑就是親自去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