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榮道:\"太孫少傅尹精忠是毅國公之後,又是自科舉開考以來第一個文武狀元,才德具佳,老臣覺得尹少傅最為合適。\"
尹精忠年紀不過三十六歲,一直幹的是皇太孫的教師--太孫少傅這個位高而權虛的職位,比他有資曆威望的大有人在,張惠榮獨獨推薦尹精忠,這話一出,群臣便有竊竊私語的。
皇帝轉向王之倫問:\"丞相覺得如何?\"
王之倫欠一欠龐大的身軀道:\"精忠這孩子雖然年紀輕,但卻是個文武全才。單憑他文武狀元這一前無古人,後麵恐怕也無來者的才氣,當此重任也未有不可。陛下明見,我舉賢不避親,精忠可當此任。\"
皇帝頷首,略一思考之後,說道:\"準大理寺卿告老還鄉之請,即日免去張惠榮之職,由尹精忠接任。\"
聖旨下達,諸臣叩頭口呼萬歲接旨。
皇帝起身,擺擺手示意孫務本跟來。孫務本便跟著皇祖的鸞駕又到了上書房。
一進門,孫務本就看到皇祖臉上布滿了怒氣,他不敢詢問,隻好等著皇祖自己說。
皇帝坐在寬大的龍椅上,平複一下心情說道:\"孫兒,你知道這個張惠榮為什麼要告老還鄉嗎?\"
孫務本心想必和彈劾案有關,便道:\"難道是因為那件彈劾案?\"
皇帝點頭道:\"不錯,張惠榮不想得罪區青,也不想得罪王之倫,又不能不辦案,夾在中間兩頭不討好,最後隻能倚老賣老的撂挑子。哼!\"
皇帝說完,自覺不夠解氣,又冷哼一聲,表示極不滿意。
孫務本小心問道:\"彈劾案是不是辦的不怎麼順利?\"
皇帝氣容滿麵道:\"何止不順利,簡直亂如麻線。\"
\"刑部的方客家是老區的人,都察院的沈明是老王的人,這個張惠榮又兩邊不得罪。三個人為這案子吵來吵去。張惠榮沒辦法了,隻好向朕請辭。說什麼忠君愛國,全是欺君叛國。\"
皇帝說的激動,攥起拳頭砸了一下禦案。
\"那張惠榮舉薦尹少傅是??????\"孫務本猜不透這裏邊的文章。
\"尹精忠是咱們的人,他在臨走之前舉薦尹精忠那是表明他心是向著朕的,做人嘛,總要給自己留條後路。當年朕選張惠榮做大理寺卿看中的就是他兩邊不站隊,沒想到今日竟然成了障礙。\"
\"不過這樣也好\"皇帝繼續說道,\"尹精忠一接任,咱們就可以聯合老王搞一搞,就算扳不倒老區,也能讓他有所顧忌。\"
皇帝說完,麵色緩和不少,突然想問下孫兒的來意,便笑道:\"聽說最近你也很忙,怎麼今天有空到我這裏來?是不是又來求援了?\"
孫務本見皇祖有了笑容,沉重的心情也突然開懷,陪著皇祖笑道:\"什麼都瞞不過老祖宗的法眼。孫兒來宮裏,最重要的當然是常回家看看,給爺爺請安。另外還有點小事,孫兒辦不了,隻好求到您老人家這裏來。\"
皇帝哈哈大笑,指點著孫務本道:\"你這猴兒,是不是缺錢了?朕限了你的額度,頂不住了吧?\"
孫務本鄭重道:\"不是,這一次皇祖猜錯了。\"
\"哦?\"皇帝疑問頓生,同時又感到十分興趣,便問道:\"那你想要什麼?\"
\"孫兒求皇祖賞個官給我?\"孫務本故作神秘的說。
“你要做官?”皇帝的興趣變成了濃烈的好奇。
“不是孫兒做官”孫務本給皇帝解釋道\"是求皇祖賞給我的同學張椽一個官做,孫兒需要一個能在華朝辦事的場麵人物,有些事孫兒不方便出麵做。\"
\"這倒是!\"皇帝覺得孫兒的這個主意的確有道理,而且從他的要求來看,這孩子顯然把自己當成了儲君,有回歸華朝,謀立功業的願望。而這一點,恰恰是他最想看到的。
\"那麼,你想讓他當什麼官?\"皇帝問道。
\"來之前孫兒還沒想好,就在剛才,孫兒想到,讓他到大理寺去,跟著尹先生,一來熟悉,二來,大理寺接觸的人形形色色,更好辦事。\"
\"好,就依你。\"皇帝低頭微微一思道,\"朕封張椽做大理寺丞,從五品。\"
孫務本大喜,急忙跪下叩頭道謝。
皇帝道:\"像他這樣沒有功名一上來就做五品官的,絕無僅有。君王最重名器,你要讓他知道這官得來不易,不要以為憑著關係就可以平步青雲。這裏邊的乾坤,你還要多多學習!\"
孫務本恭敬回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