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倫雙手支著椅子把手,把自己肥大的身子從椅子上剝離出來,慢吞吞走到禦前,躬身回道:“陛下聖明,當年陛下和李、尹、區三公還有臣結為生死兄弟,我們五個人出生入死,患難與共。對於區國公的為人,我想陛下和臣的看法是一樣的,臣不相信黨禦史所奏之事,臣願以身家性命作保靖國公清白。”
旁邊跪著的區鼎國聽了這話連忙向王之倫磕了一個頭,語氣感激說道:“多謝王世伯為家父開言,小侄萬分感謝世伯。”
王之倫轉身微笑道:“區賢侄不用多禮,我跟你父親是生死兄弟,他遭奸人誣陷,我怎能容小人嚼舌。”
“不過”王之倫又轉身麵向皇帝,提高一度聲音說,“此事關乎靖國公的名譽清白,茲事體大,我雖然深信區大哥的為人,可也不想讓人說我們幾個老兄弟仗勢欺人,目無國法。為保靖國公清名起見,臣懇請皇上下旨徹查此事,以正靖國公令名。毅國公要是清白的,那栽贓陷害,誣陷嫁禍小人,我王之倫第一個不放過他。”
一席話說得慷慨激昂,正氣凜然,群臣紛紛附和說:“寧國公所言極是。”
區鼎國跪在地上也說道:“請皇上降旨徹查此事,小侄代家父求皇上給一個正名的機會。”
皇帝點點頭,道:“朕也不信區國公會有這麼多不法之事。黨羌,朕告訴你,你這些證據要是道聽說來的,或者你想嘩眾取寵瞎編亂造中傷老臣,朕要砍了你腦袋。”
黨羌伏在階下,聽著一眾朝臣都支持靖國公臉上卻無懼色,朗聲說:“臣以微末之身彈劾開國重臣。自知是蚍蜉撼樹,以卵擊石。但是臣食皇上俸祿,自當為皇上辦事,靖國公欺君罔上,大奸似忠,人人得而誅之。”
皇帝慨然道:“好,朕欣賞你這份忠心,雖然朕相信靖國公的清白,可也要讓你心服口服。”乃下旨:“刑部尚書方客家,大理寺卿張惠榮。都察院左都禦史沈明接旨”
這三人從隊伍裏走出,一齊跪在禦前聽旨。
皇帝正色道:“朕命你們三司會審,特旨百官配合你三人查案。務必秉公執法,水落石出,以正朝野視聽。”三司長官叩頭接旨。
孫務本越看越不明白,十分不解王之倫用意。再看區鼎國,麵上雖然顯得十分緊張害怕,但是眼神裏似乎氣定神閑,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孫務本猜不出這詭異的情形到底什麼情況,心想待會下朝要請教一下祖父這幾個人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麼藥。
皇帝下旨完畢,此事算是告一段落。又有人奏報了一些雜事,但是百官都在想彈劾靖國公的案子,均無心仔細去聽。人人麵色不一,有喜有憂,有驚有惑。但是大家都知道,朝廷裏一直爭鬥不休的那幾股暗流似乎要湧出水麵,駭浪滔天了。
孫務本也感覺到了氣氛不對,整個早朝從靖國公被彈劾的那一刻起就完全變了風向,死氣沉沉,唯唯諾諾,這些大臣們似乎都變得像林黛玉那樣“不肯多說一句話,不肯多行一步路”起來。
果然。早朝隻進行了半個時辰,就再沒有人出來奏事。皇帝也搖頭不願繼續下去,命盧太監下旨退朝。
盧太監又是一聲婉轉尖亮的公鴨嗓,在百官山呼萬歲的跪拜聲中,這場引發後來無數血雨腥風的早朝匆匆結束了。
早朝之後。眾官散去。孫務本想留下去一趟上書房給皇祖請安,順便問問今日彈劾靖國公的事。不料老盧太監傳來皇祖口諭,說:今天不用過去請安,去陪同學就可,但是晚飯後得過來。
孫務本不知皇祖何意,隻好遵旨,又折了回去。
回到太孫府,天才微微亮。像所有因早朝而不得周公之樂的百官一樣,孫務本又鑽回被窩補了一個“回籠覺”。
起來的時候已經接近九點。下人伺候洗漱了。孫務本估摸李瀟他們三個應該也已起床,想著趕緊去把皇祖賜“太孫伴讀”的旨意告訴他們,讓幾個猴崽子開心一下。
換過衣服,下人早預備好早膳在等候。早膳是宮裏尚膳監從皇帝早餐裏分出來的,並有專人用專用的食盒和馬車送到太孫府。
按例,皇太孫的早膳要比皇帝低一個等級,每個品係要少三道菜。饒是如此,因為皇帝習慣一日兩餐,所以尚膳監預備早餐的質量和數量也著實不少。
什麼炒羊肉、清蒸雞、醋鵝、胡椒醋鮮蝦、燒豬肉、蒸鮮魚、羊肚、鵝肝、肥腸、鹿肉、燕窩、魚翅等等,皆是明油大肉,膩膩的擺了一大桌,孫務本一看就膩得沒有了胃口。
再看糕點,有綠豆糕、桂花糕、如意糕、玫瑰酥、吉祥果、蜜棧、梅花香餅、翡翠湯圓等,不是甜的不行就是吃起來噎人,孫務本也了無興趣。
看了半天終於找到一碗碧羹粥倒還差強人意。不過孫務本還是懷念學校食堂的現磨豆漿,心想要是再來幾根油條加上一盤小鹹菜就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