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獨樹一幟的陳家樣山水(1 / 3)

獨樹一幟的陳家樣山水

思與想

作者:左莊偉

我們考量一位當代中國畫家的藝術成就,主要看他能否在縝密而完善的中國傳統繪畫脈絡中,仍然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理念、藝術語言與審美理想圖式,創造性繼承和發展傳統,建樹起自己鮮明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州畫院專職畫家、福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雲從傳統繪畫中古老的,漸已消失的積墨畫法、焦墨畫法中發現它的內美,並予以發展。經過長期的研究探索和創作實踐,在中國畫壇形成獨樹一幟的陳家樣積墨山水畫、焦墨山水畫和簡筆寫意山水畫,使這一高難度的藝術語言得以傳承下來,在當今時代的中國畫壇發出別樣的光輝。

陳雲深諳“山水媚道”,不惟一味遊目山水,而是澄懷觀象,含道映物。不為客體之纏縛,創畫格為主觀,以寄山寄水抒情達識,蒙養浩然之氣以升華胸中丘壑。畫家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觀審視大自然,山水非眼中之山水,山水就是我;畫不是單純模寫自然,畫即是我。陳雲的山水畫題材,並非選擇名山大川或某一特定地域山水,他是從自然山水升華為自己的創作理念與自我筆墨語言以體現胸中丘壑。古人雲: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畫乃畫家之心印。他以自己精神氣質的形象符號,借抒寫山水形象而達到創造意象直至興象的高度與深度,借山水形象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與美學理想。

在中國畫諸多技法中,積墨法、焦墨法和簡筆法是高深的技法。黃賓虹、潘天壽、李可染等都有論述。黃賓虹認為:“積墨作畫,實畫道的一個難關。”李可染認為:“積墨法是中國畫的高難度技法,古來擅此法的畫家,屈指可數。”積墨技法需要較長的抒寫時間,在積墨的過程中需因勢利導,筆墨由淺入深,繁複皴點,層層渲染,不斷疊加。筆墨的疊加要筆筆分明,在渾厚中也分明,疊加越多,層次感越豐富。積墨的難點,在於筆墨反複疊加過程中很容易成為黑墨、死墨一團,沒有層次變化,失去了積墨具有豐富層次變化的本質。

一些傳統中國山水畫存在著構圖單調、物象較為平麵、層次不夠豐富、山體與樹木植被流泉及周邊物象不能融合而產生脫節、缺乏空間整體感、缺乏個性風格等弊端,是墨守成規、泥古不化的結果。陳雲認為藝術貴在創造,沒有創造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就談不上繼承,風格是畫家藝術思想主張與獨特藝術語言表達的集中體現,畫家終生在為自我繪畫風格的形成而奮鬥。渾厚華滋是陳雲積墨山水畫的主要特點,也是積墨山水畫的正統審美觀點。他的積墨山水構圖。恢宏大氣,咫尺間融入萬千氣象,他注重物象的體積感、立體感、空間感和整體感的體現,他深悟“渾”在山水創作的應用意義,以“渾”的表現方式,將山體與樹木植被、流泉、茅屋、小橋等融為一體,他的積墨山水層層疊疊,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即使是小局部也有層次變化,他的積墨山水使我們認識到中國畫的積墨法具有深刻的表現力度和可挖掘的內在潛質。他在中國畫的變革創新過程中,始終堅持中國畫的傳統筆法、墨法的應用,借古而開今。他認為,要堅持中國畫傳統精神——意象性、興象性和書寫性,堅持中國畫的線條,是中國畫變革創新的基礎,是中國畫的民族傳統根基。

觀賞陳雲積墨山水作品,近觀物象仿佛似是而非,似無物可尋,隻見富有彈性和韌性的長短、粗細、濃淡、幹濕形態各異的筆墨線條、點染交錯縱橫,在淩亂中翻滾、跳動,灑脫而自然,體現了中國畫線條的意象美與韻律美。然而站在作品稍遠些,物象井然明晰,蔥鬱疊翠之峻嶺;孤峭崔嵬之雄峰;蕭瑟曠朗之溝壑;落索挺拔之寒林;或歡暢或凝咽之流泉;或隱或現之雲樓茅屋,領略靜謐,蒼蒼莽莽,渾然一體,虛靈之氣彌漫於整個畫幅。觀陳雲積墨山水,使人有可居可遊之感,久觀其味彌深,回味無窮,愛不忍去。我欣賞他的繁體積墨山水,令我感動的是沒有造型之功、沒有書法之功、沒有寂寞之耐功、沒有學養之綜合是無論如何創造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