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的國際環境質變了嗎?(1 / 2)

中國的國際環境質變了嗎?

邊緣思想

人物介紹:

吳建民:被稱為中國“鴿派”代表人物之一,中國外交學院前院長、前駐法大使

羅援:被稱為中國“鷹派”代表人物之一,退役少將,現為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邱震海:鳳凰衛視“寰宇大戰略”節目主持人

邱震海:25年過去了,世界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和平與發展依然是主流,但恕我直言,吳大使,您是不是過於看淡了中國目前的衝突環境,過多看重了合作?羅將軍,您是不是過高估計了衝突的部分?如果看淡了,也許會犯麻痹症,如果看重了,也許會犯焦慮症。未來走向何方,取決於研判。中國目前到底處於什麼階段?

吳建民: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羅將軍他們非常重視戰爭,中國過去飽受戰爭的禍害,我對戰爭非常警惕。

羅援:美國現在創造了一個詞,遏製加接觸,這就是美國現在對中國的一個政策。我非常讚同吳大使,我們要保持一個大國戰略上的定力。一個定,一個力,定就是必須劃出一些紅線,絕對不能過。力就是說到做到,要有力量,這時才能做到戰略上的定力。

邱震海:這個度到底如何把握?

吳建民:是麵臨著很多挑戰,但要堅信一條,潮流還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習近平主席就任總書記後,多次引用孫中山先生的四句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羅援:現在和平發展雖然是大框架,在現實中,還沒有完成。美國幾乎四年打一場大戰,怎麼說他是和平的?他在我們周邊進行遏製。吳大使認為不是圍堵,但我認為還是一種圍堵的態勢,我們必須要保持一種戰略上的警惕。

怎麼解決?習近平同誌最近提出了一個新安全觀,非常重要。不是對抗,是一個綜合的安全、共同的安全、合作的安全、可持續的發展的安全。這和完全對抗安全觀不一樣,是要試圖通過合作來解決一些複雜的問題。

吳建民:以和平發展為主題的時代,中國當然要強大的國防,但絕不能舉起戰爭的旗幟,還要通過合作的辦法來使得我們國家更加安全。

羅援:現在並不是我們要舉起戰爭的旗幟,是有的國家準備舉起戰爭的旗幟,我們必須自衛。

邱震海:你們談的都是整體國家利益,關鍵是度到底在哪?

吳建民:度是跟最大利益相聯係的。度在什麼地方,最大利益在什麼地方?21世紀上半葉,中國最大的利益是保持發展的勢頭。

邱震海:把和平發展稱為道,必要的鬥爭是不是一種術?鬥爭是為了服從於和平發展,就像很多朋友說的,以戰促和。

吳建民:小心,不要輕易言戰,這非常重要。

羅援:善戰不言戰。

吳建民:以戰促和,好像要發動一場戰爭,我相信絕不是這樣的。我們的國家利益分成核心戰略利益,第一個就是國體、政體不容顛覆,第二主權領土完整主權不容侵犯,第三就是可持續的發展力不容中斷。維護核心戰略,必須要有一個底線,有剛性,不能突破。比如我們不拿領土去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