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是我的選擇(2 / 2)

後悔嗎?不後悔。因為那是我自己的決定,我不後悔。我到現在都認為,當我服從自己的內心最強烈的衝動的時候,不管它的結局是什麼樣的,不管將來我會吃多少苦,我無怨無悔,選擇即負責。人生能有幾回“二”,何不瀟灑“二”一回。我想我既然做了這個夢,雖然生活不是詩,雖然生活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可以給我提供那麼多素材,讓我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但是我的夢,我得繼續做下去。所以我當時讀了很多書,而正是由於這樣一個積累,最後讓我考上了武漢大學。

2005年上《百家講壇》,2006年《品三國》,我也不想裝謙虛了,確實出名了。兩件事告訴我出名了。第一件事情,我在香港遇到一對老夫妻,過來說:“你是不是易中天?”第二件事情,2006年8月份《品三國》在北京首發,當時西單圖書大廈被排隊來簽名的讀者團團圍住,西單圖書大廈被圍了一個圈以後,還排不過來,就從地下車庫穿過去,一直穿到了居民區,然後居民打110報警。北京市西城區公安分局來了一個副局長,十七輛警車,一百個警員維持秩序。這大概就是世俗眼睛裏的成功吧,同樣按照世俗的眼光,我易中天好歹也算叫功成名就,同樣按照這樣的眼光,我應該含飴弄孫,安享晚年。但是我突然有一種衝動,我決定要寫一部三十六卷本的《易中天中華史》。就是像這樣的一本書,要寫三十六本,這又是什麼概念呢?兩個月寫一本,得六年,而兩個月是寫不了一本的,因此得八年。當時消息發布以後,就有人表態說:“這事如果不是易老師瘋了,就是我瘋了。”可是我就是想做呀,我內心就是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我就是想寫這麼一部東西。我現在可以告訴諸位的是,已經出到第八本了,我還會寫下去,一直到無能為力為止。

非常巧的是,前不久我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的一檔紀錄片的拍攝,紀錄片叫《客從何處來》。到了河北省圖書館,我才知道,圖書館裏放著我曾祖父的一套書,叫《太平草木萌芽錄》。我發現這本書裏麵,我曾祖父給他的子孫有一條遺訓:“自敘平生至願:榮華富貴皆在所後,惟望子孫留心正學,他年蔚為名儒,則真使吾九泉含笑矣,群孫勉乎哉。”我居然是在完成曾祖父的遺願。通過這次拍攝,我才知道,原來我身上有股力量,這個力量被《客從何處來》劇組稱為血脈遺產。

(摘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