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書生(2 / 2)

林子明好笑的看著常淮生:“我說你啊!你答不上來的題,就是別人故意刁難你嗎?”

常淮生見林子明故意調笑自己。不服道:“那你說,這樣的怪題你能答上來嗎?”

林子明默然一笑,也不回答常淮生,而是回頭看向亭外的湖色與那鳳回闕最高處一枝獨秀的明窗。他自然發現那鳳回闕窗口排列的特殊性。不由猜想那裏麵難道就是人們傳呼其神的“鳳凰”?

常淮生見林子明一臉高深、回頭不理自己的樣子。臉色一撇,複又陷入了冥思苦想當中。

正當眾人都還沒有想出一個所以然的時侯,隻聽得人群中傳出一道醇厚寬闊的聲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不知姑娘對於在下的答案可還滿意?”。說話間,隻見從湖岸眾人中走出一個身形勻稱、褐衣布帽書生。

聽了這褐衣書生回答的馨兒眼中不由一亮,她問的問題自然不是要一個正兒八經的回答!況且自己所提的問題連自己都回答不了。她隻是想看看眾人中是否有一位別出心裁、有別於人的那個人,這樣哪怕是今晚委身於他也是心無怨念了。

而周圍眾人看看有人回答了馨兒姑娘的問題,皆都翹首以盼馨兒的回答。他們既希望那書生所答正確,因為這道題激起了眾人的興趣。但又不希望那書生所答能夠獲得馨兒姑娘的認同,畢竟,誰不想一親芳澤呢?

而這邊長船畫舫中的諸位達官貴人們都饒有興趣的看著哪位突然冒出來的書生。

隻見長船畫舫中的楊員外對著鄰船的王鏢頭笑道:“此人倒是個人才,盡然用這另外的釋義去解答這你我都無法作答的怪題。”

王鏢頭點頭稱是。“確實是一個可造之材”

本來正在飲酒言樂的曹子亮與莫不問聽了有人作答之言,皆朝著那書生看去。

隻見曹子亮忍不住讚歎道:“好一番言談申意,此人思維竟是如此巧妙。”

莫不問雖然一向目中無人、盡顯自得。但是也是點頭道:“觀此人,並非你我所識的那些文書才子,也不知是從何處而來。”

而這邊的常淮生與林子明處也是一臉好奇的看向這個書生。

隻見林子明在努力看清其麵容後,莞爾一笑“竟然是他?”

常淮生見林子明認識嗎書生的樣子,不由得好奇的問道:“子明,聽著你好像認識他的樣子?他是誰?你是怎麼認識他的?”

林子明回頭看著一臉好奇的常淮生:“你還記得我曾經給你說過在我出門遠學之時曾結識一位誌同好友?他就是我結識的哪一位友人”

“額~原來如此!”。

原來在幾年前,林子明曾出門遠遊求學過一段時間。在哪求學期間結識了這位布帽書生,原來布帽書生的名字叫端木黎,字適之。也是要去楚水之地求學於大儒“範惜貧”老先生的。在範老夫子求學門下,因為字號“適之”與“平之”相近的關係,從而使兩人成為了朋友,後來在相處之中發現彼此的見解與胸襟都讓對方頗為佩服,於是逐漸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同窗好友。求學後各自歸去的兩人也沒有失去了聯係,時常都有著書信往來。盡管幾年過去了,人的長相都有了變化,但是還是阻礙不了林子明能一眼就認出他的眼光。

------題外話------

文中借用了老子《道德經》中的第一篇“道可道”的原文。沒有懂的諸位大大可以去搜一下譯文看一下,加深一下了解。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