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為故事講解)
一個悲劇的人,卻沒有背負亡國之君的名頭,這也許是他唯一對的起秦始皇的地方吧,也許有後悔,卻更多是不甘。
胡亥,秦始皇嬴政的小兒子,他與自己的那些兄弟姐妹相比,其實有著很不的同。
胡亥生於公元前230年,出生時,秦國攻韓,並大獲全勝,天下形式逐漸明朗,秦始皇認為胡亥是上給給他的賜福,因此很疼愛這個兒子,就好比男女生交往時,男方為了女方可以不惜金錢一般,甚至在秦國建立後,秦始皇還把自己最信任的貼身太監,中車府令趙高,給他做家庭教師,教他法律,甚至對胡亥的要求也好不拒絕,舉個例子: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遊。左丞相李斯跟隨著,右丞相馮去疾留守京城。少子胡亥想去巡遊,要求跟隨著,秦始皇答應了他。
也許,就是因為秦始皇對胡亥太過於寵愛了,導致他後來對皇位產生了覬覦之心,趙高與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開始皇賜給公子扶蘇的那封已封好的信,謊稱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遺詔,立皇子胡亥為太子。
並偽造一封遺昭給扶蘇與蒙恬,在其斥責兩人戍守邊疆十幾年,不但沒立下戰功,卻屢次上書非議朝政,然後就是賜死,對於蒙毅這種官場老油條來說,明顯聽出了一些苗條,想讓扶蘇去申訴,結果扶蘇這哥們夠實誠,說叫他死就死,死之前話說:“父皇讓我死,還有什麼可申訴的呢?”,還真實學儒家經典給學傻了,心裏隻知道“忠君”,恐怕他到死也想不到,自己並不是死在自己父親的遺命下,而是死在自己最疼愛的弟弟手上。
想一想,扶蘇也是夠悲情的,到死還死讓一切都變得天經地義起來,手握所謂的大義,他們一路行進,從直道回到鹹陽,發布治喪的公告,皇太子繼承皇位,就是二世皇帝胡亥。
在驪山安葬完畢秦始皇,驪山陵墓之豪華狠多史書皆有記載,至於真假無從考證。驪山皇陵胡亥對眾人道:“先帝後宮妃嬪沒有子女的,放她們出去不合適。”然後再無一位妃子走出這座皇陵。
當了皇帝了,胡亥開始了自己的大刀闊斧,俗話說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他這三把火,一把燒在了秦始皇的那些妃子上,而第二把,則燒在了自家人身上,前麵說過扶蘇的死,隻不過,那隻是開胃菜,登基後的胡亥在鹹陽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業區)將十二個兄弟處死。另一次在杜郵(今陝西鹹陽東)又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碾死。
將閭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終也被逼自盡。他們三個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穩,胡亥找不出什麼罪名陷害,就關在了宮內。等其他許多的兄弟被殺後,趙高派人逼他們自盡,將閭他們對來人說:“宮廷中的禮節,我們沒有任何過錯。朝廷規定的禮製,我們也沒有違背,聽命應對,我們更沒有一點過失,為什麼說我們不是國家忠臣,卻要我們自裁?”來人答道:“我不知道你們為什麼被定罪處死,我隻是奉命行事。”將閭三人相對而泣,最後引劍自刎。
在胡亥的眾兄弟當中,死得名聲好一點的是公子高。他眼看著兄弟姐妹們一個接一個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會難逃厄運。但逃走又會連累家人,於是下決心用自己的一死來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書給胡亥,說願意在驪山為父親殉葬。胡亥很高興,又賜給他十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