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如何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局
民生金融
作者:郭銳
【摘要】小微企業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在促進經濟發展、提供財政稅源、擴大社會就業、推動科技進步、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麵,發揮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在困擾著其自身的發展。解決這一問題,單靠某一個方麵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堅持多管齊下、多措並舉、多方努力,實行配套聯動、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盡快為小微企業開辟一條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提供一套全新的融資模式。
【關鍵詞】小微企業 融資難 破解
近年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成為嚴重影響和製約小微企業穩定、健康和持續發展的最大瓶頸,也成為全社會關注和議論的熱門話題之一。切實幫助小微企業盡快擺脫融資難的困局,不僅是小微企業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擺在各級政府、銀行、企業和社會各界麵前的一項現實而緊迫的重大任務。
現實表明,造成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多方麵的,破解這一難題,單靠某一方麵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創新工作機製和工作方法,堅持多管齊下、多措並舉、多方努力,實行配套聯動、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盡快為小微企業開辟一條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建立一套全新的融資模式。
一、政府要轉變發展理念,強化服務職能,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
小微企業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在促進經濟增長、提供稅收、增加就業、推動科技進步、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麵,發揮著特殊的地位和的作用。各級政府應從戰略的高度,從科學發展著眼,充分認識大力發展小微企業的重要性,認清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緊迫性。近年來,在這方麵,許多地方政府圍繞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製定了一係列有利於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服務工作,並取得了明顯效果。但也有部分地方的領導同誌,由於錯誤政績觀的思想作祟,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中,片麵地“抓大放小”,一味熱衷和偏重於上大項目、辦大企業,而對關係國計民生和科學發展的眾多小微企業,則采取了“後娘”式的做法,致使小微企業陷入一種“無人疼、沒人愛”的窘境。也有一些地方雖然製定和出台了不少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由於落實不到位,結果,口惠而實不至,使這些政策措施成為小微企業的“玻璃門”。這是導致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說明,破除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局,各級政府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應當既有位、又有為。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立足當前實際,盡快研究製定相關的措施和辦法,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要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廣開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多形式的社會投資融資機製,通過引導和激勵商業銀行擴大信貸規模、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建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引導民間借貸、企業應急資金互助,以及大力發展市場化的直接融資等多種方式,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要積極搭建多種平台和載體,千方百計牽線搭橋,促進銀企之間的有效對接和合作共贏。要堅持“放水養魚”的政策,切實減輕小微企業負擔,讓其休養生息、輕裝上陣。要建立和完善小微企業信用體係,整頓規範社會信用秩序,防範和降低融資風險,促進小微企業管理水平和信用程度的提高。建立和完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機製和體係,為小微企業順利融資和減少融資風險鋪好路、搭好橋。整合協調各種行政資源,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為小微企業生存和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金融機構要發揮主渠道作用,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大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
就目前來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製商業銀行仍是金融產品的主要提供者,在支持經濟發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負有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這也是商業銀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自身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和客觀需要。因此,商業銀行要牢固樹立“企業活、銀行興”的思想意識,自覺地把自身發展同小微企業的發展緊密聯係在一起,將自身發展寓於支持、幫助和服務於小微企業發展之中,切實做到“企業發展我發展,我與企業共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