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這首詩是出自李白的月下獨酌,也是一首“愛酒辯”。
開頭從天地“愛酒”說起,再得出“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的結論。最後將飲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於大道,合乎自然,並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傳的。“酒中趣”正是這種難以言傳的情懷。
源城東門十二裏處,有個小市鎮,小市鎮裏有個出名的客棧。這小鎮也是因客棧得名。
當年四國戰亂之時,北原皇上征戰到此,那日烈日炎炎,酒香之氣傳遍整個小市鎮。北原皇上和眾戰士聞得酒香不禁精神振奮,立即趕到當時空無一人的客棧,將客棧裏的酒一飲而盡,這酒卻是喝多卻不醉人,反而使人精神抖擻,北原贏了這一仗,後代人便相傳此次勝利是因為這不醉之酒的原因。
贏得勝利之後,北原皇上回到客棧,命人重修,找回客棧掌櫃,親自為其取名——護國酒館。而這小市鎮也因此得名護國鎮。
——
現已是傍晚時分,四處前來趕集的鄉民正自挑擔的挑擔、提籃的提籃,紛紛歸去,不少人都來這護國酒館買些酒喝個好運。
突然間東北角上隱隱響起了馬蹄聲。蹄聲漸近,聲音雖響卻是一人一馬,蹄聲奔騰,乘者縱馬疾馳。
眾人相顧看了看,其中一人說道:“多半是那家小少爺來喝酒了。”
有的相應說道:“這些有錢人家當真是有什麼喝什麼,隻怕他來了,我們就得出去嘍。”
“小點聲,人來了。”這時,另一人見那人下馬,走了過來,立即說道。
眾人仔細瞧去,隻見少年一身普通裝扮,約莫十八,最為特別的便是他腰間別著的那把生鏽彎刀。
不過少年生得倒是俊俏,可是無論怎麼看卻看不出其身上什麼地方散發著有錢人家的氣息,但是聽得那馬蹄聲眾人都知道那馬肯定是匹好馬,怎地這倒是好馬不配英雄了。
少年眼神炯炯有神,走進酒館卻不看任何人。
找了個位置坐下,店小二見了,立即跑過去,躬身問道:“公子打尖還是住店?”
少年冷冷說道:“兩十斤酒。”
聞言,店小二微微一怔,覺得好似聽錯了,又問道:“公子說的是二十斤?”
少年沒有回話,隻是點點頭。
店小二瞧少年也是十八年華,怎地能喝這麼多酒,便想勸道:“公子,我們店裏的酒雖相傳愛酒不醉,但是公子一次二十斤,我怕……”
“拿來便是。”少年有些不耐煩道。
旁人見到少年口氣不小,紛紛都要留下瞧熱鬧。
有的更是悄然告訴外麵的路人,一時護國酒館門庭若市。
店小二無奈不能相勸,隻好拿來二十斤酒,眾人便也睜大眼睛看著少年如何喝完二十斤酒。
少年拿起其中一壇,聞了聞酒香,嘴角劃過一絲笑意,揭開壇蓋,一時間酒氣撲鼻而來,沁人心脾,“咕嚕咕嚕”少年二話不說舉起酒壇,沒過一會兒,一壇酒就被少年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