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探討(2)
智庫
作者:王豔
本成果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項目資助
摘 要:近年來,隨著畢業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高校開始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應運而生。本文主要介紹了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並就目前存在的問題做了介紹。
關鍵詞: 校企聯合;人才培養;產學研
目前,應屆畢業生麵臨嚴峻的就壓壓力,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在於高校對於高學曆人才的培養大多注重理論知識的積累以及創新,對於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考核流於形式因此,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出“為了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必須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增強高等教育與社會需要的適應性”。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也就應運而生。
一、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及必要性
校企聯合人才培養利用高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資源以及環境,采取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利用學到的理論知識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發揮高學曆人才真正的作用。
具體來說,校企聯合人才培養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
1.紮實掌握理論知識的需要。理論知識真正的融會貫通是需要在實踐中慢慢體會的。筆者作為一名會計類專業的學生,將會計學的知識從基礎到中級再到高級先後都學過,但常常過一段時間就忘記了。如果能夠邊學邊用,將這些實務性很強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相信理論知識會掌握的更加紮實。
2.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需要。如前文所述,麵臨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高等學校有責任通過製定一套完整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達到高質量的就業。通過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使得學生在企業中通過實踐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與溝通能力。通過學校與企業的聯合運作,高校也可以更加合理的設置自己的課程,滿足社會的需要,而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其可以通過這種模式了解自己的培養方向與就業目標。這對於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3.理論創新的需要。理論創新對於我國目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說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於很多高學曆人才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理論創新的動力還不足。對於研究生來講,若是能夠通過學校與企業建立的“產學研培養基地”來研究自己的課題,那麼其研究的結果就更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也就更有實踐意義。
二、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具體方式的探討
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目的在於滿足產、學、研三個目標,即掌握理論知識,滿足就業需要以及實現理論創新。因此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高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實務性以及操作性很強的課程通過與企業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學校可以邀請企業資深人員就某個問題為學生講解,或者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實地參觀或者進行短期實習,以便於更好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
2.高校與企業建立“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目前,應教育部的要求,很多高校與企業建立起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高校與企業在互利合作的基礎上簽訂協議,明確雙方的責任以及義務。企業可以在參與產學研基地的過程中,與高校共同合作完成技術上的攻關。學生可以在參與過程中,完成自己論文的選題以及研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