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歸鄉裏,梳理秋的思緒(2 / 3)

“做好飯後,我去喊爸爸回來。”王予以說著,隨著母親來到那個土坯的廚房,灶台上收拾的幹幹淨淨,而母親做著手擀麵,這是王予以非常愛吃的家常飯之一,還有就是母親藍樹芝做的饅頭,那叫一個香呀,想一想就讓人流口水。嗬嗬,試問,哪個孩子不認為自己的母親做的飯好吃,不論做的是什麼,隻要是母親做的,都是好吃的,難道不是嗎?

“學習緊嗎?別累著,學累了,多休息一下,你還在長身體呢。記得要吃飽,別餓著自己。我和你爸在家都挺好,沒有什麼大病什麼的。唯一的就是你了,隻要你好好的,我們老二口肯定是好好的。”母親藍樹芝一邊擀著麵,一邊說著。可是王予以絕對不會像聽梅三強的話的那個態度,很是認真地聽著。

“挺好的,我都是大人了。不會有什麼的,倒是你們年紀都大了,多注意一下身體。等我考上大學,接你們過去陪我,家裏可以不用再回了,這裏的生活不方便。”王予以毅然地給母親說著,他感覺這是一定可以好好地讓父母他們好好休息一下,那麼多年的農業勞作,那麼多年的風吹雨打,就是鋼鐵一般的身體也會受不了。而且這種感覺是那麼強烈,有種一飛衝天的衝動。

“嗬嗬,有這份心意就夠了。這裏都生活了大半輩子,出去了,還得要幾年的習慣適應。聽說,大城市裏的生活,都是一家一家過得,即使是門對門,也不認識:那哪叫生活,太沒意思。咱村裏多好,吃飯時候,大家端著飯都蹲坐在一起,一邊吃一邊嘮嗑。有說有笑地,再累也過得舒服。”王予以的母親藍樹芝,很是高興的笑著說道。

......

就這樣,王予以邊和其母聊天,邊燒著鍋,一大會的功夫,新鮮的手擀麵正式出爐了。

王予以和母親告了一下別,出了家門,去趕集路上的那塊地裏叫父親回來吃飯。來到這個,熟悉了幾十年的村莊,有種葉落歸根的滄桑感。村子已不再是十多年前的了,現在大多數都蓋上了新房子一排一排的矗立在一條十字路口的左右附近。熟人還是有點多,匆匆地和他們打聲招呼,便向著東南方向的自家的田地裏走去。

還沒走近,就遠遠地看著父親站在犁靶上,黃河,就是藍樹芝說的王予以的哥哥,在前麵開著四輪車,在翻過的田地裏來回地跑著,這是為了鬆土和碎土。當王予以走近的時候,他們也轉回了幾趟。於是,王予以就在田邊等著。抬眼望著,稀稀疏疏的人在地裏秋種,土地都翻過新的,麥子已經在土裏酣睡,過不了多久,嫩芽就會長出了。“民以食為天”,亙古不變的永恒,似是不可能改變,隻要讓農民安心生產,也是一生的平安喜樂。

十來分鍾後,拖拉機停在了田邊。王予以的父親和哥哥,也弄好了,朝王予以這邊走來。

“放月假了?這一次好長呀,已經三個月零七天了?”王予以的父親看著王予以說道,同時也在打量著自己的兒子廋了沒有。

“還沒有,隻是我想家了,和班主任請了二天假,回來看看。”王予以也誠實以對,不敢有半點虛言,那可是自己父親呀。

“家裏有什麼好看的,高考都近了,也不好好學習。”王家貴似乎很生氣,不過同時心裏也想看看自己的三個月沒見的兒子。

“都回來了,還攆回去不成?”黃河適時地說道,沒等他叔叔回話,

“記得回去要好好地學習,別像我隻能一輩子在地裏打滾了。要是有文化,我早在外闖蕩了,哪還用窩在家裏。”

“嗯,我知道了。我媽讓我叫你們回家吃飯,已經快下午一點了。”

三人也不再說話,收拾好農具一起回去。路上也沒什麼言語,似乎王予以的父親還在生著氣,而王予以自然不敢言語。

時間是慢慢地流過,不是從碗邊,就是從牙縫間。下午,王予以幫著父親做些農活,完工以後回去的時候,天也慢慢地黑了下來。而王予以也要趁著這段時間好好地梳理一下自己的來回的心情,還有那幻夢似的修為和師傅問題。匆忙地吃過晚飯,和父母說聲“晚安”,便鑽進自己的東屋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