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高低和學曆是高度相關的,和教學任務的多少也存在一定的關聯。和公辦學校相比,民工子女學校教師的學曆要低得多,教學水平低下,師生比也遠遠低於公辦學校。
2學校內部的不公平
學校層麵的不公平是指學校管理上的不公平,它包括學生編班、各班師資安排等等。義務教育是普及性教育、強製性教育、是培養具有起碼文化基礎的國民的教育,學生在接受義務教育時應該貫徹“有教無類”的教育平等性原則。
學校對快、中、慢班的教育、教學管理側重點不同。對快班和中班是抓學習成績、分別培養升入重點高中的優等生和升入普通高中的中等生;對慢班則隻是抓紀律和保證學生在校不出事,成績好壞無所謂。學校安排任課教師首先考慮快班,其次是中班。擔任快班的任課教師往往教學水平和整體素質較高;中班的任課教師次之;而慢班的則相反,有時甚至有“拚湊”現象。快班的學生因為自己進了快班而信心十足,學習興趣濃厚,而慢班學生則多數自慚形穢,學習信心一落千丈。
3教師教育過程不公平
(1)民工子女學校的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
首先,民工子女學校在師資力量、教師素質、教學質量等方麵都無法與公辦學校相媲美。民工子女學校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師資力量相當匱乏,尤其欠缺高素質專業教師。
其次,由於缺少社會的投資、政府的資助,民工子女學校在校園環境、校舍、教學器材配置等硬件設施方麵遠遠不及公辦學校。由於實驗室、電腦室、多媒體等教學設施匱乏,學生們沒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
(2)農民工子女在學校得不到教師應有的關注
由於家庭環境、個人經曆等各方麵原因,農民工子女的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因此,不管是公辦學校教師還是民工子女學校教師,他們對農民工子女評價標準和期望值都較低。教師對農民工子女的低評價、低期望使得一些農民工子女感到自己不被重視,導致了他們對自身要求不高,產生自卑、消極情緒、缺乏上進心和自信心,學習成績停滯不前。
同時,那些在公辦學校和民工子女學校“無學籍借讀”的農民工子女,由於其成績是不計入考評範圍的,並且無機會參加評三好和一些競賽,他們的狀況如何是不與教師的業績、工資、職稱等掛鉤的,與學校的聲譽是無關的,因此學校領導和教師對他們關注程度相當低,基本上是持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態度,隻要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