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電影片名翻譯中的歸化理論
在跨文化交際中,兩種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注定了影片譯名與原名之間的偏差,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導致部分語義的改變和喪失。依照諾德所主張的譯者可以根據需要“按照譯語文化的準則來調整或‘改寫’原文”。即便譯名與原名有一定的偏離,隻要能夠在整體上忠實傳達原作意圖和功能,在譯名觀眾中能產生類似原名的譯名預期效果,就不失為成功的翻譯。影片的藝術風格,時代氣息和導演的意圖,都是譯名要考慮的主要方麵,而語言的忠實都是以這些方麵為前提的。單是語言的忠實,算不上一個好的譯名。因而,在翻譯電影片名時,語言表達上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譯中的可“改寫”和電影片名翻譯中的“一定自由度的語言表達”,為電影片名的歸化翻譯提供了有力依據。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翻譯的目的是促進交流,而交流的基礎是翻譯成果的認可與否、接受與否。字麵直譯片名若出現譯語觀眾對語言或文化的不認可,譯者則需根據目的語文化進行改寫。
4電影片名翻譯中的異化理論
電影片名翻譯中采用歸化理論要多於異化理論,但這並不是否定異化理論在電影片名翻澤中的應用。翻譯是不同民族之間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也可以是介紹異域文化的手段,在翻譯文化色彩濃厚的電影片名時,產生異化翻譯的譯名既是難免的,又是必然的。因為歸化和異化應該是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有辨證統一的關係,而不是相互對立。異化策略同樣在片名翻譯中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5結語
采用歸化的手段雖然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終歸還是一種比較消極的手段。翻譯是跨文化交流的過程。在翻譯中,譯者傳遞給讀者的源語文化信息越多。其忠實度也就越高。在電影片名的翻譯遇到差異的時候,不應僅僅采取歸化的翻譯。更應試圖保留和介紹異域的文化。盡可能地傳達原名的想象空間和含蓄美。再次,隨著目的語觀眾對原語言文化越來越多的了解。他們也不滿足於通過歸化的翻譯對大意的了解。異化翻譯能使觀眾享受更多的原語文化信息,對於跨文化交際是十分重要的。王東風也提到:“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規劃翻譯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是到了21世紀,局麵將會有所改變。隨著國際間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向作者接近的異化法講越來越廣泛地被采用。與歸化法取得平衡.甚至可以占上風”
參考文獻
[1] 吳爽.從電影片名看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
[2] 盧誌君,龔獻靜.電影片名翻譯歸化與異化[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3.
[3] 包慧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