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語境下環境藝術設計的民族化研究
創新論壇
作者:劉中華
摘 要 毋庸置疑的是,計算機在當今社會的所有領域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馮·諾依曼也無法想到他發明出的計算機能夠對後世的全球造成巨大的影響。傳統的環境藝術設計隻能靠紙筆將設計師腦海中一瞬間的靈感記錄下來,不僅耗時,而且非常麻煩。當前,數字化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並且基本上已經代替了絕大多數的手繪設計。中國的民族文化一直是設計師心中絕妙的靈感來源,在當前數字化語境下環境藝術設計的民族化是個值得我們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 數字化語境 環境藝術設計 民族化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數字化語境下環境藝術設計的民族化涉及了三個大的領域的內容:計算機和數字化、環境藝術設計、中國的民族文化。這三者看似是相對獨立的三項內容,但是對三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卻能迸發出很多意外的光彩。當前社會對計算機的依賴程度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地步,離開了計算機很多的事情都無從談起;環境藝術設計則是一種對美的追求的體現,當前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開始追求美、追求精神方麵的愉悅。當然,即便人民生活較為艱苦,內心中還是有對美的憧憬,所以環境藝術設計永遠不會過時;中國的民族文化則是中國的符號,是美的絕妙體現。
1環境藝術設計相關概念
其實環境藝術設計通俗地說就是室內設計和室外設計的總和,環境藝術設計的名字起源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我國高校模仿國外的稱謂,設立環境藝術設計係,由此該名字便流傳了下來。環境藝術設計包涵的內容很廣泛,既包含了公共項目的設計,也包括了人民個人相關設計。前者包括了園林景觀、綠化等的設計,後者主要是家庭的裝修設計。
最初環境藝術並沒有受到人們的青睞,主要是因為兩個方麵的原因:一是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水平較差,人們疲於生計,無暇對精神生活進行過多的追求;二是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也決定了精神文化層麵的發展較為滯後。當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升,有時間也有意識地追求更多精神層麵的美好事物,環境藝術設計又受到了人們的追捧。
2環境藝術設計的民族化研究
我國自古至今就是一個多民族廣泛融合的國家,我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組成,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與地域相關,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每個民族所在聚居區域的景觀、各民族人民的服飾和裝扮、民族本身的文字、繪畫與雕塑風格都是截然不同但是都各具特色的。盡管各個名字的文化和藝術表現形式不盡相同,但是作為中國人,對著這種民族文化有著天然的親切感,並不會像很多外來文化一樣有一種天然的隔膜。在這話總情況下,未來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與中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民族特色相結合,一定既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又能夠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環境藝術設計的民族化,其實就是將民族文化融入到設計中去,其核心仍然是設計的主題,而並不一定是民族符號。那麼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分清主次,不能夠因為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就喧賓奪主,因為畢竟民族的特色不可能大範圍地移植到城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