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論壇
作者:南振聲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戰略高度對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重要部署,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進一步凸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在推動社會發展、實現民族振興中的重要地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民族複興的精神支柱
一個民族的複興首先是文化覺醒、文化複興。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核心價值體係則是文化這一民族精神支柱的核心。沒有正確核心價值體係的建立,沒有文化的覺醒和複興,民族複興就是一句空話。對於這一問題的認識,中國人民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鴉片戰爭時期,擁有一百萬軍隊的清王朝竟然打不過遠渡重洋的數萬侵略者。開始人們認為是輸在敵人船堅炮利上,然而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於是中國人開始在製度和文化上反思,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隨後爆發五四新文化運動,大力傳播先進思想文化,中國人民有了政治、思想、文化上的覺醒。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開辟了民族振興的新天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為改革開放掃除了最大的思想障礙,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篇章。曆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隻有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激發全民族的智慧、活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現在,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要求更加緊迫。隻有努力建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形勢,解決爭端,化解風險;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全國各族人民的前進步伐;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特色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以與時俱進、開放、包容為主要內容的時代精神,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才能沉著應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挑戰,正確處理各種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衝突,引導中國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麵對各種思想文化空前活躍、各種價值觀念相互激蕩的複雜局麵,隻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價值導向,引導各民族、各地區、各階層的民眾求同存異,逐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才能強化全體民眾的大局意識、長遠意識,正確認識和處理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係,正確對待社會矛盾,努力促進社會和諧,自覺維護社會穩定,進一步激發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思潮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思潮,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占領人們的思想陣地,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包容度和影響力,堅持做到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增進思想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