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臘月,天已經很冷了,村裏的人們到這個時候基本上是不出門了,大家圍在柴火旁,說說東家,話話西家,鄉裏人,都這樣,樸素,並且八卦。
媽媽懷著我的時候是住在外婆家的,那時,外婆家住的房子是天井結構的傳統民房。房屋結構有點類似於北方的四合院,但中間的院落小,形成天井,與北方四合院不同的是,天井四周各處的房屋很多,每間房屋之間都是互通的,每個房屋都住著一戶人家,閑時的時候串門是最方便的了,刮風下雨,打雷閃電,都不需要出門就可以到別家去嘮嘮家常。而對於我們這群調皮的孩子來說,玩耍也是最方便的了,站在天井中央,大聲一喊,所有的小孩便出來啦。捉迷藏是最有趣的了,由於家家戶戶都相互聯通,別人找起來都特別費勁,但是你要是收悉這個屋子的每個角落,找起來也不是特別困難。
天井是不蓋頂的,每到夏天,在有月亮的晚上,搬張竹椅子坐在院子裏,一簾潔白色的月光便由天井的頂端垂下來,螢火蟲打著幽藍色的燭火繞著天井周圍飛舞。大人們搖著葵扇談天說地,小孩子們繞著天井追打嬉戲,忙碌了一天,隻有此刻,沒有繁重的農活,沒有烈日的暴曬,沒有汗水,沒有不愉快,相互之間坦誠相待。到了冬天,雪還沒下下人們就隻裹著自己的爐火旁邊,院子便冷落了起來,灑在天井裏的月光就變得凝重了,靜悄悄的,冷冰冰的,孤零零的矗立在院子的中央,不言不語。
在兒時的記憶裏,我最怕的就是橫著整個房子的那條幽深的小巷,在大人們的談話中,我總能零零星星的聽到關於小巷子裏發生的恐怖的事。雖然巷子兩邊都住著人家,但是由於特殊的構造,這條幽深的小巷常年不見光。從小巷子裏經過,隻能憑借著巷子兩頭射過來的光行走,一旦天暗下來,就得摸索著往前行走了。所以,每當天意暗,大人們還會故意扯開嗓子大聲吆喝
“夜貓子”出來了。在當地,夜貓子是我自己譯過來的,農村裏的人講的都是土話,大概的意思是是人死後鬼魂化身而來,每到夜晚,它們便會出來壓在人身上吸食人的魂魄。所以,無論誰家的小孩有多麼的貪玩,一聽到大人們用這樣的話來恐嚇都會一溜煙的跑回來乖乖的呆在家裏。久而久之,在我們這些孩子們的心裏,好像那條小巷真的住著能吸食人魂魄的夜貓子,甚至在夜裏聽到貓叫都會嚇得躲進大人們的懷裏。
兒時的記憶裏,還有,橫在大門口的高高的石檻,如果你剛好在大門口經過,總會看見有趣的一幕,剛牙牙學語的小孩,趴在石檻上企圖翻越過去。雙手緊緊的抱住石檻,一隻腳已經橫放在石檻上了,可是笨重的小身子卻還在在石檻上一點一點的挪動始終翻過不過去。稍大的小孩要是成功的翻了過去也是直直的掉落在地,然後就能聽見小家夥哇哇的哭聲。老祖宗設計這樣高的石檻估計也是為了防止在大人沒有看好的情況下小孩子一個人走出大門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