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當時是計劃經濟,生產出的玉石按比例分配給內地各玉雕廠。當時最好的特級料100克45元,一級35元,二級25元,三級15元。1975年瑪納斯河紅坑開采出的一塊重1.1噸的大碧玉,由揚州玉器廠製作了大型玉雕《聚珍圖》,被趙樸初先生稱讚為“妙聚他山”,現收藏在中國工藝美術館。到了1980年,由於國內外玉器市場的變化,加上瑪納斯碧玉品種單一,銷路不暢,采玉熱度下降,到1985年隻采玉2.5噸。至20世紀90年代後期產量逐步下降,市場需求不多,主要生產碧玉的瑪納斯玉石礦基本停產。到了2001年5月,瑪納斯玉石礦與煤礦合並,國有礦山退出了開采30多年的曆史,原玉石礦由個人開采。
本世紀初,特別是近兩三年來,由於受和田玉價格上漲的影響,瑪納斯碧玉的開發又進入了一個高潮。目前瑪納斯碧玉的開采主要以瑪納斯河中的子料為主,在洪水過後河中彙集了上萬撿玉人的壯觀場景。山料礦由於開采了幾十年,資源已近枯竭,目前主要是一些哈薩牧民自發開采,每年約有七八噸。
主要產地及市場情況
據有關資料介紹:瑪納斯碧玉原生礦主要分布於瑪納斯縣城以南的天山北坡,屬於透閃石玉,以瑪納斯河產的最為著名,故被稱為瑪納斯碧玉。它有原生礦和砂礦,原生礦床屬於透閃石玉礦床中超鎂鐵岩型,分布於安集海——瑪納斯——清水河一帶,處於北天山超基性岩帶的東段,範圍東西長30多千米,寬數百米,礦點10餘處,儲量豐富,已發現碧玉礦及礦點6處,其中以黃台子碧玉礦儲量最大、質量最好,另外在河流和冰川的衝積層中也經常可以揀到碧玉的子料。2008年在該縣南部山區新發現了一處巨大碧玉礦,這處新發現的碧玉礦位於瑪納斯縣清水河黃台子礦區,碧玉整體呈翠綠色,品質較好,貯量約500噸。瑪納斯碧玉的顏色有青綠色、暗綠色、墨綠色和黑綠色之分,其玉質可與和田玉中的青白玉及墨玉相媲美。
瑪納斯碧玉在20世紀70年代曾經紅火後,不溫不火的市場到了2004年才有所改變。2004年年底,原玉石礦礦長餘鴻奇的一塊2.7噸碧玉以創曆史紀錄的50萬元成交後,在小小的瑪納斯縣城引起了轟動,加上新疆和田玉的上漲和熱銷,瑪納斯碧玉的價格和市場逐步開始升溫,到2007年達到了高潮,人們紛紛上山下河采挖碧玉,每當雙休日和洪水過後,在河道裏形成了人山人海的壯觀局麵。
20世紀以來,瑪納斯河也曾經發現過大子料。1986年發現過一塊重達1.5噸的碧玉;2002年在瑪納斯河上遊發現了一塊重700千克的碧玉;2005年發現過1260千克的碧玉;2007年以後,又發現了重達近3噸、5.2噸和10噸的碧玉。
近幾年,每年有近20~30噸碧玉流向區內外市場。瑪納斯碧玉不僅催生了大量玉石奇石館,吸引了許多人的熱情,就連世居天山深處的許多哈薩克族牧民,也知道了它能值大錢,紛紛撿采瑪納斯碧玉。目前在瑪納斯縣和石河子市,經營奇石和玉石的個體戶已有上百戶。瑪納斯縣旱卡子灘哈薩克族鄉頭渠村農民阿布都外力2004年靠300元起家,經過3年的打拚,現在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玉石專業戶。2007年6月他用積累的9萬多元在縣城開辦了一家玉石專賣,專門從事各種玉石的銷售,隨後他又在烏魯木齊開設了一家分店,半年時間玉石收入達到20多萬元。
目前瑪納斯縣已經形成了主要以經銷碧玉和奇石為主的玉石市場。規模比較大的一處市場位於縣城以南的五一路(312國道兩邊),有30多家以經營碧玉子料和瑪河奇石為主的玉石店。縣城內的幾處商店主要以經營加工出售玉器為主。同時位於石河子市工人文化宮的雙休日市場,也有撿石人銷售自己撿到的碧玉和瑪河石。2007年和2009年該縣還舉辦了兩次碧玉奇石文化旅遊節,極大地推動了玉石文化和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