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多年的職業病,洛封在獲取一份信息的時候,往往尤為喜歡“摳字眼”。
比如最初,當那道清冷女音向洛封介紹“同行計劃”的大致情況時,洛封就留意到,對方用上了“據悉”這麼一個詞,作為開頭。
所謂“據悉”,顧名思義,根據什麼而知,多為新聞媒體報道時會使用,所以一般在看到這個詞之後,大多數的人都會下意識地選擇相信它之後所引出來的那條信息,腦中並沒有那種質疑的想法生出。
可洛封不同,由於在工作中會經常用到,因此他反而更加敏感起來。
在洛封看來,既然那道清冷女音在介紹之前用了“據悉”這個詞,那麼這就說明了一點——在背景的介紹中,那段關於“同行計劃”的資料絕對有什麼問題!
要知道,從別的途徑得知的消息才能用上“據悉”,也就是說,那道清冷女音實際上是在隱晦地告知洛封,它的這段信息,是從其他地方得來的。
然而,如果是本身沒有消息來源的話那還能理解,可那道清冷女音背後是誰?它代表的可是那什麼至高無上的主神啊!不說其他,在這麼一個現代科技文明的低武世界,難道還有什麼事情能夠瞞過神明嗎?
這就像是官方的發布會竟然用了同人的圖,怎麼想都讓人覺得哪裏有問題。
由此,洛封判斷出,他得到的這段有關“同行計劃”的信息,十有八九,有什麼坑。
不一定就全是虛假內容,但其中肯定是有什麼錯誤之處或者故意遺漏的地方。
而經過洛封一番努力的溝(忽)通(悠)後,王永業對其說出的那許多信息,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的情報不足之外,也證實了他的這個猜想。
要是仔細回憶一遍,就會發現,王永業口中那個版本的“同行計劃”,明顯和洛封自己得知的那個版本有一個很大的出入。
在那道清冷女音的介紹中,“同行計劃”的發起人“黃sir”從警校的畢業生中一共挑選出了七名人員作為臥底,可王永業又說“同行計劃”是兩人為一組,那麼七個人的數量顯然就對不上數目了。
要麼,是這個數字出了差錯,要麼,就是這其中還有什麼洛封並不知情的隱情存在。
洛封也並非完全不懷疑王永業這些話的真實性,但至少在現階段,他願意保持相信的態度。
理由就和他先前分析的一樣,不管王永業是真警察也好,還是假警察也好,對王永業而言,自己目前都是一個需要取信的對象。
在不確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假裝失憶的前提下,王永業不敢、也不會在這類已經不算機密的信息上作假。
所以,在從王永業那裏盡可能獲取完信息之後,洛封就把他打發去做一個“大工程”了。
港島警校每年的畢業生人數平均約在850人左右,要在幾個小時內完成全部人員的詢問自然不可能,但王永業其實並不需要去一個個問過去,隻要在每個班級裏挑幾個人出來詢問就足夠了,甚至這其中還要去除掉王永業自己以及那個墜樓身亡的黃sir所在的班級,因為“同行計劃”的人員顯然不可能會是同班同學。
這樣執行下來,剩餘幾個小時的時間,足夠充分了。
這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事成之後,洛封既可以確定王永業的身份,也可以確定自己的身份。
別看洛封前麵分析得信誓旦旦,仿佛真是那麼一回事。
可事實是,從頭到尾,他都是在暗暗將一個錯誤的觀念不斷灌輸給王永業。
這個錯誤的觀念就是,以案發現場的情況來看,洛封三個人貌似真如洛封所言,是洛封一個人和其他兩個人對立起來的局麵,那個墜樓死亡的黃sir和洛封之間是彼善則我惡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