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如何成編劇為王?
抗戰傳奇劇《鐵核桃》目前在熱播,收視率一路走高。和目前熒屏上一些打明星牌的劇不同,《鐵核桃》幾乎沒有什麼明星大腕,但是憑借懸疑的劇情和演員精湛的演技,得到觀眾認可。
業內人士分析稱,電視劇進入了“編劇為王”時代,尤其在“一劇兩星”的大背景下,靠明星來撐收視的時代過去了!
編劇秘訣:借鑒美劇寫法
鐵核桃,象征血性、堅毅、智慧、義氣!賀韜在鬥爭中戰功卓越,屢建奇功,人稱“鐵核桃”。在親曆親人死於槍口之後,他對自己的信仰產生動搖和質疑,來到當時的漩渦中心重慶開始了他的複仇之旅。最終,賀韜在力量的感召之下,完成個人的蛻變與救贖,成長為一名如鐵核桃般堅毅的人。
《鐵核桃》由《與狼共舞》係列的主要演員和創作團隊打造,傅程鵬和侯夢莎挑大梁。本劇是中國第七代導演領軍性人物、尤其擅長諜戰推理片的導演黃文利繼《諜影重重之上海》、《偵探成旭之龍城歲月》、《狼毒花》、《與狼共舞1、2》後又一傾情力作。
此前《與狼共舞》播出之初,打醬油的明星是吸引觀眾的小小噱頭,但是隨後一波三折的精彩劇情才成了觀眾關注的焦點,甚至創下連續三日穩坐全國全天收視冠軍的驚人戰果。而此部《鐵核桃》,徹底拋開大牌,找來了編劇習兮合作,進一步打磨劇情,借鑒美劇寫作特色,注重快節奏和密集信息。
有不少觀眾將《鐵核桃》視為繼《潛伏》、《黎明之前》的第三部“諜戰劇代表作”,《潛伏》開創了諜戰劇風潮,《黎明之前》在敘事上趕超美劇,《鐵核桃》則全麵用劇情抓觀眾,拋開了“電視劇必須要有大牌和熟臉”的成見,開啟了“無明星收視熱潮”。
“編劇為王”的時代到來
長期以來,中國觀眾對電視劇的記憶都是熟悉的明星和大牌導演,《渴望》時代開始,觀眾就能記住凱麗和導演鄭曉龍,而電視劇工業中重要的一環,編劇則一直被忽視。
相比之下,美國和韓國則一直有成熟的編劇工業流程,美國有編劇的工會,可以為了待遇問題罷工遊行;韓國則是“編劇主導”,編劇對電視劇有很高的控製權,導演不能擅自改編劇的戲。
直到《蝸居》走紅,原著小說作者和電視劇編劇六六才走進觀眾視野,和海清一道成為《蝸居》的關鍵明星,“六六編劇”也成為一個電視劇品牌。接下來的“於正工作室”主導了多部熱門宮廷劇的拍攝,於正不僅僅是編劇,更是重要的出品人。
此後多部網絡小說改編熱潮中,原著都在電視劇的收視熱潮中功不可沒,《甄嬛傳》原作者流瀲紫親自操刀電視劇改編,也被視為電視劇成功的一大要素。
諸多成功的先例,讓編劇在電視劇流程中愈發重要。而現在《鐵核桃》的成功,則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編劇為王”時代的正式到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