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非傳統電影掘金賀歲檔(1 / 2)

非傳統電影掘金賀歲檔

繼去年《爸爸去哪兒》票房橫掃春節檔,成現象級電影後,今年春節檔又有三部真人秀電影即將上映。其中,《爸爸去哪兒2》、《爸爸的假期》兩部電影同場廝殺,而在此之前,《奔跑吧兄弟》即將鳴鑼開畫。

市場對掘金趨勢的反應總是立竿見影,如果說去年的《爸爸去哪兒》的成功是設定了一個綜藝衍生大電影搭載賀歲檔可以賺大錢的命題,那麼今年就是驗證這條設定的時刻,此後綜藝衍生電影搭載賀歲檔是趨勢還是教訓怕是在此一舉。

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還是各取所需皆大歡喜?“跑男”能否打破“爸爸”成功孤本最終結果或將影響未來電影類型和電影IP改編的大趨勢?

衍生電影遭遇冰火兩重天

綜藝節目改編電影並不是最近才出現,但走過的路卻寫滿了慘痛的失敗。《快樂男聲》的衍生電影《樂火男孩》票房口碑雙失敗,在情人節檔上映的電影版《我們約會吧》依然慘敗。

正當行業對綜藝衍生電影失去信心的時候,《爸爸去哪兒》來了。電影版刷新了2D國產片各種紀錄。雖然頂著“史上拍攝時間最短的電影”等等槽點的帽子,《爸爸去哪兒》仍一路狂飆刷出了好的票房,奪得春節檔2D電影冠軍。

銀幕數增加,觀眾觀影習慣的形成為電影行業帶來了可觀的人口紅利。正當業內以為熱門綜藝改編大電影迎來它的大時代,可以輕鬆變現的時候,由《快樂男聲》、《中國好聲音》等綜藝節目衍生出來的電影《我就是我》、《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卻再次遭遇票房慘敗。

看來,熱門綜藝改編大電影不是邊角料,也非萬金油,而是對改編的“食材”本身要求嚴格,火候掌控要求苛刻。可以大獲全勝,也可以一敗塗地。究其原因,雖然同屬熱門綜藝,但受眾覆蓋範圍、粉絲黏性、年齡構成、檔期選擇和競爭對手也是影響綜藝衍生電影成敗的重要因素。

無縫銜接延伸關注度

從今年的三部電影來看,“爸爸”的影響力在去年已經得到驗證,唯一值得擔心的是二次利用是會引起觀眾的厭倦的反感,尤其是兩個爸爸同天上映,難免將抓緊變現的意圖表露的太明顯。此外,綜藝衍生電影消費的就是粉絲電視關注度的剩餘價值,這種“快餐文化”,必須在觀眾關注度正高的時候切入,否則難免成為明日黃花。

據了解,《爸爸去哪兒2》大電影依然是原班人馬,主演們顯然是第二季節目的萌娃星爸們。而《爸爸的假期》由王嶽倫導演,演員們是第一季中成員。且不說“二爸”都定檔大年初一,同場廝殺,相煎何急,單是《爸爸去哪兒2》已經淡出觀眾視線三個多月,第一季的萌爸萌寶們更是已經離開一年,觀眾的關注度是最無情的東西,是否有鐵粉能保持如此久的黏性令人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