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質量差票房好成常態
狗血的劇情、老套的故事、令人審美疲勞的老梗,或者徹底淪為粉絲電影,近幾年來雖然青春片屢創票房佳績,但遭到的觀眾詬病也不少。有網友戲稱:“所謂的國產青春片,無非就是一分手就下雨,這根本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的青春,我們的青春沒有那麼不堪!”
雖然票房“錢景”相當走俏,但青春片的口碑卻一直存在爭議,除了被吐槽,也有不少影評人認為,與周邊國家相比,國產青春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泰國、韓國青春片的熱潮來得比我們更早,質量也更好。”此外,口碑越差票房越好也成為國產青春片一大怪現象。
青春片熱潮遠遠未退
青春片成了不少業內大公司的搖錢樹,在榜樣的鼓勵下,今年還將有大批青春片“襲來”。改編自暢銷小說的《左耳》、《何以笙簫默》,李玉導演新作重口味青春片《萬物生長》、由何炅執導的《梔子花開》都定檔今年上映。
而在院線方麵,同樣認為青春片未來將繼續形勢看漲,,對於青春片接下來幾年的發展,多家影院都持樂觀態度。
既然青春留不住,何必再去糟蹋它
青春懷舊題材一拍再拍,一火再火,原因大概是感歎青春不再的人太多了,麵對生命中最難忘的記憶,不悔夢歸處,隻恨太匆匆。隻是,中國的電影製片人已經把青春弄成一坨快消品,把一代人的記憶如法炮製,快速上市。再高的票房,也不能掩蓋電影的問題。
年度金曲加曆史事件等於中國式青春愛情片,看到中國觀眾這樣的消費習慣,估計中國的電影製片人都笑醒了,何必努力何必辛苦,從劇本、表演到細節都這麼隨意的電影,居然能隨便賣幾個億,還不趕快再拍一部!
對青春片不能一竿子打死
不能因為少數的幾部青春片,就一竿子打死國產青春片,通通貼上“爛片”的標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故事,雖然時下的青春電影代表不了80後、90後大多數人的青春,但也部分反映出了現代年輕人的某種狀態,且從目前的票房看來,它至少還是讓一部分人產生了共鳴。以及時下年輕觀眾對於青春片有巨大需求。
青春片中也有不少帶有正能量的好電影,而更多的青春片也不再隻局限於“懷念青春”,轉而聚焦到年輕人的生存現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