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尷尬?當你走進電影院,看到售票台的熒幕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電影,而你想看的影片卻隻有寥寥幾場,不是上午10點,就是晚上11點,有些影院甚至一場沒有,而這樣的狀況在4、5月尤其明顯。
一時間,“到底是誰在操縱影院排片”這個隻有電影業內人才會關心的話題竟成了普通觀眾討論的焦點。
疑問1:排片越高票房越高嗎
所謂排片率,其實就是一部電影在影院享有的放映空間,其排片率越高,放映場次就越多。它就像影片的生命線,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票房成績。
排片率高低懸殊,有人撐死有人餓哭
目前,中國的銀幕總量已經超過27000塊。一般情況下,影院的營業時間是上午10點到晚上24點,午夜場等特殊場次除外,如果按平均每部影片2小時計算,扣除每場之間15-20分鍾的間隔,一塊銀幕每天可以放映5-6場,全天的放映總量則在13.5萬場至16.2萬場之間,取中間值約為15萬場。
由於基數較大,在目前市場環境下,影片如果能占據30%以上的排片,就意味著它擁有每天5萬場的放映量,絕對是大片水準;相反,如果排片率在5%以下,就意味著每天的放映量不足1萬場,隻能算是中小影片。
排片率並不是越高越好,還要兼顧上座率
遭遇讓更多的觀眾知道了排片這個概念,也認識到它對於影片的影響力。既然如此,那是不是意味著一部影片的排片率越高越好呢?當然不是!《哆啦A夢:伴我同行》正在國內熱映,目前累計票房已接近3.5億。不過該片在上映首日排片不足30%,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強勢。
該片發行負責人之一蔡元坦言,其實並非所有影片都是排片越高越好,因為如果上映之初放映場次太多,平均上座率不足,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影院經理信心下降,進而縮減第二天場次。而如果在場次有一定保證的情況下,影片上座率頗高,造成一票難求的現象,影院經理則會增加放映場次。由於《哆啦A夢》第一天表現良好,第二天排片立刻追加到30%以上。
一增一減,看似普通實則有著很大差別,因為縮減放映場次就代表著影片熱度在往下走,往往刹不住腳,一瀉千裏;增加場次則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而且一票難求往往會給人造成一種“這個片子牛到不行”的錯覺,大家容易一窩蜂地往上哄搶。
觀影人次與票價才是衡量票房的標準
如果排片率和上座率兩個指標都高,是不是就能判定影片票房大賣呢?答案依舊是不能!不過雙高的影片至少可以為票房創造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