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流動性危機背後原因(1 / 1)

中國流動性危機背後原因

CNBC中文網日前發表文章,題為:中國流動性危機背後原因,作者:Dhara Ranasinghe。文章如下:

談到經濟,中國的經濟製定者常被指責為幹預過多,從而引發問題。分析師指出,這使得中國人民銀行不願向經濟體注入現金,不願向地方借貸者緩解信貸緊縮。

“中國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渣打銀行(亞洲)地區研究主管大衛·曼恩(David Mann)認為:“不願幹預貨幣市場、接受低速增長,這都是因為中國希望保證經濟的長期前景。”

中國的貸款者一直麵臨信貸緊縮,上周四則發生了惡化,一夜之間貸款利率飆升。7天回購利率被視為同行拆借的信心衡量指標,該數據升至10%以上,上周五回落至8%左右。

中國市場的流動性前景令國內外市場震蕩,令投資者緊張,尤其此時美聯儲公布將開始縮減近幾年推動經濟的貨幣刺激。

貿易公司IG市場策略師斯坦·沙姆(Stan Shamu)指出:“中國是此刻最大的市場風險。銀行間同行拆解利率激增,許多現象表明中國麵臨信貸危機。”

目前,中國市場觀察者認為,政府需要更多實踐來控製地方貸款人的信貸增長,並適應經濟增長放緩使得經濟能夠從對製造業和消費投資的依賴中重新獲得平衡。

政策製定者最近的動向表明,他們願意接受經濟增速放緩,即使數據顯示出疲弱的跡象。

“新領導班子不像過去一屆政府一樣擔憂經濟增長,或關注人造的增長數據。”沙姆認為:“他們已經強調,他們希望國內經濟呈現良好的結構性變動,反對人為製造泡沫。”

中國央行也著手進行長期調整,長期來看有利於經濟發展。

外彙流入大幅下降,季節性因素使流動性衰退,中國人民銀行沒能通過從市場消耗資金來解決這些問題。央行也有意保持袖手旁觀,強製地方貸款者控製已達警戒級別的信貸增長。

根據瑞士信貸銀行的研究,去年中國的信貸—GDP比率激增至170%,2008年僅為110%。惠譽評級公司警告中國的經濟信貸規模非常極端,導致難以走出過度發展的局麵。

央行通過避免更多流動率來限製地方貸款,更多消息在探討中國人民銀行將允許小貸款者向其他銀行拖欠還款。

谘詢公司思騰思特總裁和首席執行官喬爾·思特恩(Joel Stern)指出:“目前,中國將經曆適應過程,這些銀行的風險保證金將麵臨大問題,將會出現類似銀行倒閉或者被合並的情況。。”

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跌至13年以來最低點。目前,今年的經濟數據也令人失望,促使許多經濟學家削減他們對經濟增長的預期。

標普資本智商公司證券研究主管標Lorraine Tan在CNBC亞洲頻道現金流節目中稱:“更小的省級銀行將感到壓力,這會傷害到依賴於這些銀行的公司。但好消息是中國的信貸危機可能得到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