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幣彙率上揚逼近“五時代”(1 / 1)

人民幣彙率上揚逼近“五時代”

參考消息網10月26日報道,外媒稱,中國的人民幣彙率正在加速上揚。

《日本經濟新聞》10月25日指出,由於人們普遍預期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還會維持一段時間,投資資金開始從國外再次流入中國。資金的流入已經造成了流動性膨脹,導致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中國人民銀行打算在一定程度上抑製流動性的擴張,但又需要避免造成像6月份那樣的短期利率飛漲,因此在操作上不得不小心謹慎。

據報道,24日人民幣對美元彙率一度升至1美元兌換6.0808元人民幣,繼23日之後再次創下曆史新高。突破1美元兌換6元人民幣大關已是指日可待。10月份迄今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已經升值0.66%,是4月份以來升幅最大的月份。2012年年底以來人民幣已累計升值2.44%,超過了2012年全年的1.2%。

報道稱,原因在於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退出的時間比人們預期的要晚以及中國經濟形勢的好轉。美國22日公布的9月份就業統計數據遜於預期。由於擔心美國國會在財政問題上再起糾紛,原先預計要在年內收緊的政策估計要到明年3月以後才能實行。

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悲觀論調也趨於收斂。中國18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8%,在時隔3個季度後增速有所加快。英國彙豐銀行24日公布的10月份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50.9,已升至7個月以來新高。

在這種背景下,投資資金再次暗流湧動。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9月末,金融機構外彙占款餘額較8月末增加1264億元,處於2013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報道指出,雖然中國對非貿易資金的流動實行嚴格的限製,但實際上有很多資金借助香港等各種渠道進進出出。銀行業人士指出,最近當局對假扮成貿易的投資資金的流入加強了管製,但效果依然有限。

投資資金的流入造成了流動性充裕。1至9月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5%,超過了3月份全國人大會議上確定的13%的目標。

央行發言人16日就當前的金融形勢發表看法,對“信貸擴張壓力增大”表示了擔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宋國青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宏觀調控政策正在轉變為更加中性或中性略緊”,暗示政策有可能發生轉變。

報道認為,不過,央行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來消化過剩的資金並不容易。由於6月份短期貨幣市場曾經發生過混亂,作為市場主體的銀行對此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