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和五年(公元前88年)六月,丁軍候率領原本駐屯疏勒的漢軍吏士趕赴疏勒王城,協助疏勒新王黎靡安撫國人,千人衛壁和輪台漢軍吏士留下駐守盤橐塞和涅盤城。
莎車左將駟鞬大惑不解,雖然他隻是一名驍勇無謀的猛將,卻也能感覺到疏勒王黎靡的日益冷淡,反而越來越親近漢使。而不久之前,被刺的疏勒王子黎靡一度咆哮著要殺盡疏勒國中的漢軍。不過頃刻之間,那個劫持過自己的漢家少年的孤身前來,一切都改變了,疏勒王黎靡不再需要依倚莎車軍隊,反而依倚僅僅隻有十餘人的漢軍吏士。
丁軍候在疏勒國不辭勞苦地拜訪疏勒貴人,力促他們以疏勒國為重,摒棄疏勒先王之念,傾力支持疏勒新王黎靡。因為丁軍候知道,隻有疏勒貴人早日集聚朝堂,疏勒軍隊早日整備成軍,疏勒新王黎靡便不再需要依倚莎車軍隊,莎車軍將亦可早日撤出疏勒。
在丁軍候的一再勸諫之下,疏勒侯、擊胡侯、輔國侯三重臣盡棄前嫌,重返朝堂,輔佐疏勒新王黎靡。疏勒軍隊依然四分五裂,疏勒都尉輔佐一名疏勒王子出亡休循國,疏勒左將輔佐一名疏勒王子出亡捐毒國,疏勒右將輔佐一名疏勒王子據守榆令城。其中據守榆令城的疏勒王子黎俚對疏勒新王黎靡的威脅最大,因為榆令城距離疏勒王城最近,不足百裏之地,旦夕可至。榆令城牆垣堅固,莎車軍隊數次攻城都未奏效,圍城二十餘日依然相持不下。
丁軍候本來不願意統領疏勒兵士攻打榆令城,因為同室操戈,無論勝敗與否,折損的都是疏勒兵士。但是如若榆令城堅持抗拒疏勒新王黎靡,莎車軍隊愈加有理由駐留疏勒。雖然已經向疏勒王黎靡領命,也征發了五百名疏勒兵士,丁軍候留在疏勒王城遲遲不發兵,他在苦苦思忖一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良策。
六月末,駐節於闐的南道使者侍郎甘朱,派出南道令史蔡星來到疏勒王城,前來探看疏勒之亂的情勢和北道漢軍吏士的動向。蔡星拜會丁軍候之後,知道疏勒之亂大勢已定,局勢仍在北道漢軍的掌控之中,莎車軍隊亦會在疏勒國完全平靖之後撤回莎車。蔡星不禁鬆了一口氣,他也擔心莎車籍借疏勒之亂,亂中取利,南道漢軍也將難以節製驕橫跋扈的莎車王。
南道令史蔡星和丁軍候談完疏勒之事,開始陸陸續續敘說長安傳來的音信。
一件是南道主簿申蒼已經抵達長安,向有司官吏稟明西域漢軍吏士情由和西域列國形勢,上達天聽之後,天子未置可否,有司官吏也不敢擅作主張,故而西域漢軍吏士的俸祿糧秣仍舊按例發放,猶如從未有《輪台罪己詔》一事。
丁軍候冷笑道:“天子又有何可以責難的?!我等拂君之命,安定西域,解天子之憂,除國家之患,正是社稷之臣所擔當的大事。或許在袞袞諸公眼中,我等馳刑、罪謫之人,本就是死不足惜!生能建功於社稷,死不足以青史留名,百利而無一害!自然不勞公卿大夫費心。”
魚服黯然神傷,想用言辭寬慰丁軍候,卻不知從何說起。若是在三四年前,自己或許真如丁軍候所言,從來未將西域的賤民、罪人放在眼中;此刻生死相依,休戚與共,西域大漠中每一名卑賤的貶謫之人都是頂天立地的正氣男兒。他們或許其心各異,也各有所圖,但在中夏的西域,他們卻牢牢堅守著每一寸的疆土,也捍衛了大漢失落的榮譽和尊嚴。
另一件是今年(征和五年,公元前88年)二月,天子出巡於北邊,見群鶴留止,翔鶴翩翩,視為祥瑞之象。天子乃於二月改元,今年是為後元元年。
談及瑞鶴改元一事,循行鄒婁憂心忡忡地說:“黃帝升天之時,有龍垂胡髯下以迎,終於龍去鼎湖。恐怕鶴嘯九天,亦非祥瑞之象!”
丁軍候不悅地罵道:“鄒盧,你這老狗又大放厥詞了!黃帝龍馭賓天,乃是虛無縹緲之事。當今翔鶴翩翩,不過是水草豐美處尋常可見。算不得甚麼祥瑞,亦非甚麼升天之言。”
魚服隻在上林苑中見過一次群鶴舞翩翩的盛景。那是一群高潔的飛禽,長喙,纖頸,高脛,頂若丹砂,霜羽似雪。浩浩乎馮虛而禦風,飄飄乎遺世而獨立;羽翼振幅,如同堆堆雲消雪散;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
聽到丁軍候叱罵循行鄒婁,魚服才恍然回過神來。丁軍候並不是牽掛天子是否春秋鼎盛,而是擔心天子一旦龍馭賓天,將會讓獨木支持的西域局勢更加雪上加霜。雄才大略的天子征伐四方,威震萬裏,西域列國畏懼天子神威。輪台失陷之後,西域漢軍猶能退保半壁江山,一半依倚漢軍吏士奮勇支持,一半仰仗天子威德震懾。若是天子龍馭賓天,西域列國不再畏懼中夏,西域亂勢將更加不可遏製。
還有一件是去年(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秋,投降匈奴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被匈奴人斬殺祭神。從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六月戰敗投降到被匈奴人斬殺,前後不過歲餘。據說貳師將軍因為匈奴單於的寵信,被丁零王衛律所嫉妒,籍借單於母閼氏生病,衛律指使巫師散布流言,必須要貳師將軍祭神。於是匈奴單於收捕貳師將軍,斬殺祭神。貳師將軍臨死之際,詛咒發誓:“我死必滅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