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時限:本設計課內用時4~6學時,課外用時不限。
圖片選用合理,文字搭配協調,能充分體現國勝茶特色;
宣傳語自行設計,注意突出主題;
相關圖文資料可通過網站查詢,建議設計者實地考查,采集特色圖文資料。
這樣的工作項目完全與行業需求,以及就業能力掛鉤,學生能夠進行最直接的市場調研與需求分析,實地收集設計素材,並且可以從已存在的設計中尋找優劣點,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3教學形式改革——工學結合
3.1威客——跨區域、多元化、開放式實踐基地
除了在校的理論教學、實驗實訓等項目外,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創造真實的社會實踐環境,是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由於專業特點,采用批量化、規模化的下廠實踐方式,對於本課程是無法實現的;也正是由於本專業的特點,在Internet的環境中,威客為高職計算機教育提供了一個跨區域的、選擇性的、多元化的、開放式的實踐基地。
威客,英文為Witkey,是The key of wisdom 的縮寫,是指通過互聯網把自己的智慧、知識、能力、經驗轉換成實際收益的人,他們在互聯網上通過解決科學、技術、工作、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從而讓知識、智慧、經驗、技能體現經濟價值。威客網站是一種通過懸賞機製解決用戶問題的知識交易平台。由知識需求者(企業方)、知識提供者(學生)、市場管理者(威客網站)三方麵組成。實踐學生通過注冊(成為威客)——競標——中標,獲取需求者提供的懸賞資金,整個交易過程由威客網站方管理。
從2007級開始,威客正式納入我係本課程的實踐教學。在這個無地域製約的、真實的、開放的實踐平台中,學生通過在威客中選取並完成與知識能力、學習興趣相符的實踐項目,解決了書本與市場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問題。另一方麵,在工作任務的完成中,學生所獲得的成就感與經濟回報、知識的不斷擴充,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磨礪出高效的學習能力。
3.2學生製作室——校內實現工學結合
在學院領導與係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校內學生製作室已基本建立。該製作室由計算機協會主管,課程組專業教師指導,製作室成員通過在校園內開展數碼照片處理、自薦書封麵設計等服務,使自己的圖像處理知識得到實踐與運用,從而提高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作品的成型製作以及作品的社會效應,使得學生可以全麵掌握電腦美工的市場應用技能,為其自主創業提供一定的實戰經驗。學生製作室如圖1所示。
4教學方法改革——四元結構遞進教學模式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麵提升,本課程結合職業教育要求,依據課程特點,經過三年教學實踐,逐步完善課程教學體係,確立了案例教學、基礎實驗教學、專業實驗教學和創新性實驗教學組成的“1+3”四元結構教學體係。四元結構遞進教學模式“重實踐、強素質”,引導學生完成“理論基礎-能力培養-綜合運用”的打通,實現從“基礎為先”向“實踐成才”的完整模型[1]。
四元結構遞進教學模式中,整個教學環節皆在操作現場執行,教師邊講課、邊演示、邊指導;學生邊學習、邊操作、邊提問,實現了“教、學、做”的完美結合。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直接運用所學知識,看到學習效果,同時在操作運用過程中,發現問題,得到教師的指導,從而獲得更多的新知識,實現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培養的融合與統一。四元結構遞進教學模式示意圖如圖2所示。
5教學管理改革——全過程、多元化、全方位的考核評價
考核環節是對教學質量的評定,是教學方法改進的必要條件。為了培養麵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職業道德好”的高技能人才,本課程進行了教學考核評價體係的改革,建立了全過程、多元化、全方位的考核評價體係,如圖3所示。
(1) 全過程:每個實踐項目,無論是課內的專業實踐、創新性實踐,還是工學結合的威客實踐,學生均要提交實踐作品與實踐過程個人自評表。教師對每名同學,每次作品均有相應的評價,並在任課結束時,給出每名同學在各個方麵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