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麵向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網絡工程實踐教學體係(1 / 3)

摘要:本文指出當前高等工程教育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界定實踐教學體係與工程實踐能力的概念與關係,探討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策略;確立應用型網絡工程專業培養目標與規格,給出其知識能力素質與課程及實踐教學的關係模型,按照“34C”原則,探索應用型網絡工程實踐教學體係的構建與實施。

關鍵詞:高等工程教育;網絡工程;實踐教學體係;工程實踐能力

1問題的提出

在新型工業化和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中,實現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的轉變是高等工程教育變革的核心。李開複指出21世紀需求的人才具有7個鮮明特點[1]:融會貫通、創新與實踐相結合、跨領域綜合性人才、三商兼高、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從事熱愛的工作、積極樂觀的態度。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科學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等方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實踐教學體係弱勢而缺乏獨立性和係統性,實踐教學內容陳滯而缺少創新性和自主性,實踐教學時間所占比重偏低而工程訓練強度不夠,實踐教學改革滯後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後,工程教育投入不足而工科理化,導致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不強,與社會需求和國際認證的標準存在較大差距。根據工程能力培養需求重構工程教育的實踐教學體係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研究認為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類型及社會經濟發展要依靠學術型、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四種人才。

工程型人才又分為工程研究型和工程應用型兩種,工程應用型人才是從事生產第一線的設備製造、應用開發、工程設計、設備集成與安裝、運行維護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工程師。本文立足工程應用型網絡工程人才培養,麵向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探索應用型網絡工程實踐教學體係的構建與實施。

2實踐教學體係與工程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體係[2]是指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運用係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組成實踐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整體設計,在製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和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係相輔相成的結構和功能最優化的教學內容體係。必須加強實踐教學[3],采用頂層設計的方法,總體構建實踐教學體係和內容,著重培養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強化工程意識和工程素質等。

工程素質[4]是指人們在考慮工程問題,從事某項具體工程工作時所表現出的內在品質和作風,它是工程技術人員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其內涵包括工程知識、工程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工程實踐能力不僅包括動手能力,也包括在實踐中根據工程客體,提出問題、正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在廣泛工程背景下,通過大量不斷的實踐而形成的實際工作能力。工程實踐能力是工程教育的基石與核心,也是完成工程教育目標的根本保障。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在科學係統化的實踐教學體係中,對工程知識不斷積累,工程意識逐步深化,通過課堂教學與工程實踐訓練相互交替和不斷深入,進而使知識與技能在學生頭腦中升華和內化的過程與結果,從而獲得真正的能力。

3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策略

3.1核心目標是建立科學係統化的實踐教學體係

確立實踐教學的基本目標,保持實踐教學體係的係統性、獨立性和前瞻性;實踐教學內容要體現應用特色,與社會需求保持緊密聯係、與學科專業技術保持同步發展;實踐教學環節安排科學合理、循序漸進;建設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構築實踐教學平台,增加實踐教學經費投入。

3.2提升能力的關鍵是提高實踐教學時間的比重

發達國家的學生除了有大量在校的教學實驗外,與企業結合的工程實踐的時間一般在半年或半年以上[4]。教育部關於加強“質量工程”本科特色專業建設的指導性意見(教高司函〔2008〕208號)要求各類實踐教學活動的累計時間不少於半年。一般地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環節可安排35~40周,課程內實驗學時可占課程總學時的1/4至1/3左右。

3.3整合重點是理順實踐教學管理機製

學校要成立工程實踐中心或實踐教學中心、打造實踐教育平台、整合教育資源,使本科一二年級學生得到大麵積的實踐基礎能力的培養,高年級學生通過工程實踐項目驅動,實現跨學科多領域綜合訓練工程實踐能力。

3.4基本保障是完善實踐教學實施的政策環境

國家應該製定相應法規,明確企業發展與工程教育的關係,對接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企業要有鼓勵政策,對拒絕接納學生的企業要有製約手段。經過努力逐步建立起高校內部實踐教學中心的實踐和企業的工程實踐緊密結合的機製,從而造就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綜合工程素質過硬、工作適應性強和富於創造力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3.5長效機製是源於質量評估監控保障下的持續改進動力

完善實踐教學管理體係,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係和評估機製是保證實踐教學體係持續改進和實踐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源動力。

4網絡工程專業培養目標與規格

網絡工程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麵發展,掌握計算機和近代通信網絡基本理論、網絡工程實用技術,了解網絡協議體係、網絡互聯技術、組網工程、網絡性能評估、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等相關知識,具有基礎紮實、素質全麵、實踐能力、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和創新能力強的,能夠在郵電、能源、交通、金融、經濟、貿易、軍事、科學、教育、社會保障、各級政府機關等領域,從事計算機通信網絡的研究設計生產、網絡規劃與組網設計、網絡工程設計及建設、網絡運行維護及管理、網絡安全防護與性能分析等工作的現代社會需求的高級網絡工程技術人才。

5知識能力素質與課程及實踐教學的關係模型

網絡工程專業本科生通過在校期間的理論學習和工程實踐,其核心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要求與課程及實踐教學環節的關係模型如表1所示。

6網絡工程實踐教學體係構成

按照“三個結合,四個層次,可持續訓練(34C)”原則調整實踐教學環節、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其中“三個結合”指的是校內基地實訓與校外基地實訓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生產相結合,共性實踐教育與特長實踐教育相結合;“四個層次”是指通識教育實踐、學科專業教學實踐、綜合素質拓展實踐和研究創新實踐四個層次;“可持續訓練”是指從本科一年級開始到四年級,每年都開設實踐課,組織學生到實踐基地訓練和學習。形成了一條由計算機基礎訓練、大學物理實驗、工程訓練、電子技術實驗、專業實驗、課程設計、社會實踐、企業實習、科技創新實踐、畢業設計等環節組成、貫穿學生本科階段四年不斷線、分層次的實踐教學鏈,體現了“分類培養、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啟發創新”的實踐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