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中國軟件外包服務缺少專業人才已成為製約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問題,通過分析國內人才短缺的原因及人才需求,提出高校軟件專業采用校企合作、企業實訓等形式開展軟件外包人才培養。
關鍵詞:軟件外包;校企合作;企業實訓模式
軟件外包是當前我國鼓勵重點發展的貿易形式,對改善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外貿整體結構的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軟件外包產業來說,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競爭要素。作為全球軟件外包的新興力量,中國軟件外包服務備受全球矚目,但是缺少專業人才成為製約發展的一大瓶頸,培養滿足外包企業項目要求的各類專業人才成為當務之急[1-2]。
軟件專業學生要在軟件產業發展中發揮作用,依賴兩個條件[3]:一是企業進行軟件生產流程再造,將大量工作進行分工細化和生產標準化,為學生提供適用崗位;二是學校的教學內容實用化,按企業的崗位要求培養實用人才。雖然目前企業和學校對此都已有認識,但要達到完美的結合尚需時日。因此,現階段的軟件人才培養麵臨著幾個方麵的矛盾:一是企業分工不細,對學生提出了過高要求,學生難以適應;二是高校的“共性”教育與企業的“個性”需求相矛盾;三是高校教師知軟件而不知軟件生產,學生所學知識缺少實用性和針對性。要解決這些矛盾,必須對傳統的軟件專業培養方式進行改革。
1我國軟件外包人才短缺的原因
無論是國外看中國,還是國內橫向比較,我國軟件外包服務都有較好的市場。從全球範圍來看,2004年,全球軟件外包市場規模達到了328億美元,增長率高達25%,而且這一市場規模還在呈膨脹式增長。到2009年,全球軟件外包市場規模達到8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9.5%。瑞士日內瓦霍拉西斯戰略谘詢公司和美國全球投資風險研究所早在2005年聯合推出的《2005年全球業務外包研究報告》中就預測,中國將在未來10年內取代印度,成為全球科技業務外包的最大承接國,中國外包服務行業方興未艾,前景誘人[4-5]。
而我國軟件外包出現人才短缺,具有多方麵、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我國軟件外包服務的發展異常迅速,大大超出了預期,而國內對軟件外包服務市場的認識比較滯後,沒有較早地進行人才儲備。
其次,我國缺少外包服務的內需環境。目前我國的軟件外包服務客戶大都來自日本、美國和歐洲等國外市場,國內企業對軟件外包的認識不深,基本靠自己的內部資源解決,而不將非核心業務外包。
再次,目前我國軟件外包服務公司的規模普遍較小,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型民營和私人企業,與大型傳統的IT企業相比,在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等方麵的競爭力較弱。
最後,目前國內高等教育院校和培訓機構培養的軟件人才與軟件外包服務企業的期望存在較大差距。大學畢業生所學知識與軟件外包項目的需要脫節現象較為嚴重,達不到企業的標準。
找出外包人才短缺的原因,然後按圖索驥,對症下藥,培養和挖掘符合實際需要的人才,將是軟件外包行業需要麵對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曆史使命,需要校企雙方高度重視,並尋求有效途徑。
2軟件外包企業的人才需求
外包服務企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是一個不可能有標準答案的問題。軟件外包行業是軟件服務業,具有多樣性、行業的高速發展性和市場的國際性等特征,與其他傳統服務行業有顯著的不同,因此對人才的技能和素質要求就必然有行業自身的特征。
事實上,我國軟件外包企業需要的人才是根據需求有所區別的,最合理的軟件外包人才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型。
具體來說,底層是基礎的軟件開發人員,能夠編寫代碼、技術文檔等,與團隊成員和項目經理共同完善設計方案,有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和表達能力。
中層是數量較多的具有豐富經驗的項目經理人才,應該具有很強的溝通和團隊領導能力,了解客戶需求,能夠對軟件項目進行係統分析、模塊化分析,協調各種資源並掌握項目進度和質量控製。這類人才需要有技能和經驗以及較高的個人素質。
最高層是既懂管理又懂軟件,並具有外包市場開拓能力的高級人才。他們應該熟悉國際化企業工作管理模式,能夠緊跟世界前沿技術動態和趨勢,掌握國際標準和規範,熟悉對方的文化,參與國際軟件競爭和市場開拓。
目前,軟件外包企業對人才的一致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
第一,掌握外語(英語、日語、朝鮮語等)的讀寫和口語交流技能。由於客戶來自國外,因此對外語水平和交流溝通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