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主要以世界一流大學的評價指標分析了中國教育的現狀,下麵談一談什麼是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圍繞著問題展開的一種活動,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如果缺少問題,研究性學習就無從談起。研究性學習的表現是開放的,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個團體,這才體現了研究的價值。研究性學習是自我負責的,而不是別人布置的任務。研究性學習既重視結果,更重視過程,不是搞出成果就算成功了。有時研究結果也有一定的偶然性,這就是我們所稱的“研究是有風險的”,這與“獲得世界冠軍也有偶然性”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從某種角度說,有時候研究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目標是培養一種態度和一種能力,使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取得成績不會驕傲自滿,而是思考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好,培養他們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核心。學生從解決問題中獲得知識、鍛煉能力、提高素質。
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內容是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會科學方法,獲得豐富且多方麵的體驗和科學文化知識,學習過程是學生自己參與和摸索的,而不是別人告訴的。
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形式是自主開展研究,老師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但不是幹預。當然,允許學生走彎路,並讓學生學會自我糾錯。老師要避免永遠告訴學生所謂的“正確”方法,避免學生一旦走彎路就首先想到求助他人,而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研究本身有風險,不是所有研究都有成果,也不是所有研究都能取得成功。
研究性學習要以問題為中心。教師希望學生提出問題,但是學生開口很難,總是希望想清楚再說,而不是有問題就提,讓大家一起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提出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首要環節,要讓學生有問題意識。第二,要讓學生討論問題。有了問題要討論,發揮團隊的力量,開展頭腦風暴,每個人的發言對其他人是很好的啟發,最後得到討論的結果,既增進友誼,又促進了解,更解決了問題。因此討論問題是關鍵。最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最後談談我們是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並探索計算機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的。
這個項目以全麵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能力為目標,以培養理論基礎、學習和研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協作能力為抓手,在計算機專業ACM班(ACM是頒發計算機領域最高獎——圖靈獎的機構,表明我們的目標是培養計算機科學家)中進行試點,建立新型教育教學體係和金字塔式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全麵提高教學質量,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進行有益的探索。為此,我們提出“一條主線+四個平台”的教育教學體係。一條主線是理念教育,四個平台是基礎平台、實踐平台、社會平台和機製平台。
理念教育突破了傳統的專業教育模式,在專業教育中融入理念教育,讓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不斷立誌、不斷有所追求,有所提高。宏觀理念教育是思想上的勵誌教育,微觀理念教育是方法上的體驗,實踐理念教育是行為上的訓練,是三個不同的層次,如圖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