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市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上市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的因素很多,作者主要從內部公司治理、外部監管以及網絡安全因素三個方麵進行分析。
1. 內部公司治理因素。從公司治理角度看上市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問題,主要可以從公司自身利益、公司股權結構、高管薪酬和公司內部控製四個方麵來進行闡述。
(1)公司自身利益。上市公司可能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披露虛假的財務會計信息。為了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一些上市公司編製虛假會計信息,虛報利潤或平滑盈餘的現象一直屢禁不止。雖然由於自身利益驅使而進行網絡會計信息虛假披露的具體動機各不相同——有的為了爭取上市而虛增股本、粉飾業績;有的為了提高股價或進行配股而誇大利潤;也有公司為了免受特別處理而操縱利潤,但是這些舞弊行為都使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度大大降低,誤導投資者做出錯誤決策,從而導致市場行為混亂,破壞市場秩序。
(2)公司股權結構。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的關係密不可分。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又是前者的運作形式。不同的股權結構不但決定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結構,而且也同樣影響了上市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迄今為止,國內外在此領域廣泛展開研究。有學者發現政府持股比例大於20%的公司會相應地增加會計信息披露,管理層持股比例會影響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L.L.Eng & T.Mak,2003)。LaPorta等(1998)認為在投資者保護製度不完善的經濟環境下,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成反比。王立彥、劉軍霞(2003)認為國有股持股比例越高,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越低;而當公司內部股權製衡能力增強時,真實度也有所提升(王化成、佟岩,2006)。
具體從股權結構角度進行分析,國有股、法人股和社會公眾股是股權的主要構成形式,它們對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的影響各異。首先,國有股不一定對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有正向影響作用。作為抽象控股股東的國家借助委托代理機製間接行使股東權利,代理風險較大,在監督機製不健全的背景下,內部人控製的情況極易發生,進而影響到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的問題。其次,法人股提高了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法人股是指企業法人或具有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資產,向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權部分投資所形成的股份。作為法人股股東的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會非常關注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在能夠對其經營管理實施有效監管的前提下,法人股無疑對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度有正向促進作用。再次,機構投資者持股對於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有積極作用。機構投資者是指在金融市場從事證券投資的法人機構,主要有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投資基金、證券公司、銀行等。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機構投資者影響到管理層對外披露包括會計信息在內的相關信息的方式。機構投資者對管理層的監控使得其在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方麵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最後,個人股對於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不具有顯著影響。由於中小投資者出資份額較小,持股比例低,尤其多數個人股隻是為短期獲利的投機行為而非投資,中小股東對於監督上市公司一無能力二無熱情,所以個人股在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方麵並沒有顯著作用。
(3)高管薪酬。關於上市公司高管以提高薪酬為目的而操縱會計信息的問題日益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國外有學者指出,鑒於高管激勵機製以公司會計信息為主要參考標準,那麼在監管機製缺失的情況下,公司高管存在操縱會計信息、降低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以達到提高自身薪酬的目的的動機也就不足為奇(Watts & Zimmerman, 1986)。Gaver(1995)等學者發現為了在公司當年實際盈餘偏低的年度仍然能夠拿到獎金,高管很可能進行盈餘管理,調增當年可操控性應計盈餘信息,這便使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大大降低。也有研究認為,為了達到薪酬契約中既定的業績要求,國際跨國公司的高管傾向於進行盈餘管理,這損害了會計信息質量,進而影響到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Guidry,1999)。此外,還有學者發現當公司高管兼任薪酬委員會成員時,其更易進行盈餘管理,造成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的降低。
針對這一議題,有些國內學者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劉斌(2003)等學者認為,上市公司高管並不會為了薪酬問題而對會計信息進行盈餘管理,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並未受到影響。也有學者認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對會計信息質量和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有正向促進作用(唐英凱、王野,2009)。
迄今為止,關於高管薪酬與公司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的相關性的研究文獻數量較少且不夠深入,學術界對於高管薪酬對網絡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的影響也尚未得出一致結論,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分析和論證。
(4)公司內部控製。公司以保障自身經濟資源的安全完整以及生成的財務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為出發點,建立公司內部控製製度。內部控製利用單位內部分工而產生的相互聯係、相互控製和相互監督的關係,建立一套完整嚴密的體係以調節與控製公司各項經濟行為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