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1 / 3)

熱帶雨林都有很發達的水係,為雨林的局部生物圈提供水分。不過,這類水係通常不表現為亞馬遜式的寬闊巨川,而是縱橫交錯、彎曲綿延的林間水道。沒有什麼地圖可以指明那迷宮式的河流通向什麼地方。地圖就繪在當地人的腦子裏。

幾條小河從茫特哈根流出,其中一條通向密林深處的霍瓦特鎮。四隻探險專用漂流船被放到岸邊,“神聖後裔”黨員慢慢地給它們充著氣。漂流船都是充氣船。船體由合成纖維製造。分裏外兩層,每層又有多個分隔。既使一處被割破,也不至於全船報廢。而當它被放掉氣以後,一個人甚至就可以拖動兩隻船囊。這也是波爾蒂略惟一給大家事先預備的裝具。

十幾個“專家”們好奇地圍著漂流船觀看。顯然,他們都沒有見過真正的探險專用漂流船。科斯塔基諾夫和詹蒂尼在一隻漂流船邊不知發現了什麼,一邊議論,一邊衝著遠處的廖錚擠擠眼。廖錚走過去一看,原來舟體上麵有一行細小的中文標記:重慶遠航探險器具廠製造。廖錚笑笑,學著歐洲人的習慣聳聳肩膀。中國現在是全球頭號探險裝備生產國。在自己身上,除了需要美國衛星導航的GPS設備外,其它探險裝備都是國貨。而這幾隻由波爾蒂略準備的漂流船,雖然采買自印尼,追根究底也是中國製造。

塞克瓦蒂走過來,大聲招呼手下人把所有行李物品都運到第四隻漂流船上。然後,他直接走到廖錚身邊,伸手便拎起廖錚的背包。廖錚趕忙出手阻擋,大聲質問他要做什麼。塞克瓦蒂刻意用不熟練的中文回答道:

“團隊統一行動,裝備物資放到第四條船上,全部!”

在他回答的時候,廖錚望著他的表情,盯著他的雙眼。直覺給她心裏投下幾分陰影。她不知道那陰影裏麵有什麼,但在這種關頭也沒有時間去核實。她斬釘截鐵地回絕道:“這些東西不是你們提供的,是我的個人物品,我要帶在身邊!”

塞克瓦蒂被她的氣勢鎮住了,張口結舌半天才說:“物品統一保管不好嗎?”

“多謝。但我在路上隨時要用一些東西。”廖錚臉上似乎寫著一行字,那是“國際通用文字”,內容是“沒有商量”。自己的背包裏有萬用爐頭,防水燈,微型個人帳篷,還有許多野外探險必備的食品、藥品,消毒劑。特別是有二十塊鋰電池。ACeS衛星電話即使在叢林裏也可以使用,但顯然不可能隨時充電。

塞克瓦蒂張了張嘴,不知說什麼好,悻悻地走開了。他已經知道,來了那麼多人,這個女人最厲害,以後要認真對付她!

四隻漂流船擺在河邊,每隻可乘八人。十幾個來客被分散到四條船上。每船有兩到三名“神聖後裔”黨員,既是服務員,又是監視者。劃船的人倒不是“神聖後裔”黨員,而是當地請來的艄工。畢竟再狂熱的信仰也抵不上駕船技術。四個中年艄工皮膚呈十足的咖啡色,臉上都畫著油彩。那既是裝飾,也是和叢林部落民相互辨認的方法。因為不同部落有不同的臉譜。在卡莫拉飯店裏,“神聖後裔”黨曾經請了一些演員參加造勢活動。廖錚看到過他們塗著油彩的樣子。隻不過演員們比較專業,用精練的椰油作底,走近她們身邊會飄過一股清香味。而這幾位艄工們使用的卻是豬油!

漂流船駛離茫特哈根,很快就沒入叢林裏。最後一棟建築物消失在視野外。周圍寂寞下來,隻有鳥鳴、蟲鳴,令這些來自大都市的人非常不適。空氣十分濕潤,半點風都不透,凝聚得像是液體,似乎用手一抓,便能抓到一掌水珠。許多人上船前還穿著剛剛換洗的衣服,現在已經被汗打濕了。這裏是萬物生長的好去處,卻是人類的大難題。不過,畢竟剛剛入林,新鮮感多少促使大家克服了身上的不適。

在他們周圍,大王棕、西穀椰子樹等等高大的熱帶樹木構成了密密的綠色屏蔽,讓他們失去了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