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3 / 3)

廖錚不知道是否有事先約定,不過每個專家的發言,都遵照波爾蒂略提供的出發點,把傳說中的“姆大陸”大大縮小,以便能夠“裝”在巴新獨立國四十多萬平方公裏之內。在喬尼瓦特的書中,“姆大陸”是個貨真價實的大陸,幾乎相當於非洲大陸。要讓這麼大一塊陸地在一兩次災難中“沉入”大洋,不僅有悖於今天的地質學基本常識,更不利於“神聖後裔”的宣傳目標。那樣的話,霍瓦特遺址可能就隻是姆大陸的偏遠所在,甚至不過是一個姆族人殖民地。看來,他們一定要讓那虛無縹緲的超遠古文明之光,牢牢聚焦在這片土地上。

最後,每個發言人還都不忘記向“姆大陸研究的權威”波爾蒂略表示敬意。聲稱閱讀他的作品對自己的研究有多麼多麼重要的指導作用。廖錚憑直覺感受到,這種敬意確實發自內心,雖然她並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邊聽邊看,廖錚心裏邊嘀咕,一會兒輪到自己該說什麼?她不可能順著這些人的思路往下講。但在這狂熱的近乎沸騰的氣氛下,她又應該講什麼呢?

發言人的順序,似乎是按照名氣高低,從小到大排列的。在廖錚前麵,來自台灣的李應東走上講台。他和前麵幾人不同,表情自然得多,舉止更顯瀟灑,顯然經常麵對公眾,經驗老道。

李應東在台灣是個小有名氣的人物。幾年前,此人發表文章,聲稱四川三星堆遺址係外星人創造。當時廖錚也在就這個遺址寫考察文章,為此專門向台灣朋友了解李應東的資料。台灣朋友告訴她,李應東的本職是台北某大學講師。原來曾經是副教授,後被發現偽造學曆,受到校方降職處分。不過,李更出名的身份,是台灣“飛碟學會”發起人。再後來,那個以克隆人實驗著稱的美國“雷爾教派”試圖在台灣發展勢力。李應東不知出於什麼目的,成為雷爾教派分會負責人,在電視報紙上大談雷爾教派“人類來自金星”的論斷。

為了出名、出名、更出名,李應東流水般地出版了大量作品,總數多到他自己都不記得。甚至經常在編輯別人作品時,慣以自己的名字,毫無學術品德。有時候甚至公開抄襲外國作家如星新一等人的作品,著上自己的名字在台灣發表。甚至,李應東在電視節目上宣稱,自己曾經有被鬼附體的經驗,所以堅決支持“靈魂電波理論”。

相對而言,李應東在被邀請人中的名氣僅次於廖錚,而高於其他幾位。雖然身為講師,但李應東自有一番學者風度,眼鏡架好後,看上去絲毫不遜於牛津或者哈佛的教授。他用一隻紅筆在電腦監視器上畫著,講著。

“……先生們,目前在台灣沿海發現的海底文明包括,佳樂水海域的‘祭台’,澎湖東西吉嶼海底的‘村屋’、‘石牆’,澎湖虎井沉城,以及傳說中的太麻裏‘海底公路’和‘懸崖步道’。據測定,它們的年齡都在一萬年以上。這樣,它們與當地任何古代文明都沒有關係。那麼,它們可能是誰建築的呢?我想,除了姆族人,不會有另外的答案。姆大陸從巴新這裏發源,深入亞洲腹地,那麼,台灣就是它的重要中轉站。也就是說,我們都飲著同一文明源頭的活水……”

廖錚環顧四周。除了這些類似遊客的來賓,周圍都是巴布亞人,沒有任何世界主流媒體的記者。廖錚忽然明白了,博阿伊他們並不需要對全世界說話,不需要讓全世界都相信什麼姆文明、姆大陸。他們講話的對象,隻不過是周圍那些狂熱的聽眾,因為這些人手裏有選票。

在這種扭曲的環境下,我要參加這個所謂的考察,有沒有可能得到真實資料?如果不能,我走還是留?

沒等廖錚思考清楚,李應東已經翩然下台。主持人便請她上台發言。廖錚畢業於中文專業,雖談不上妙筆生花,但總歸寫得一手好文章。而現在,置身於這個滑稽的場合下,她真切地感覺到,外交辭令才是最優美的語言。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參加這個研討會,我並沒有準備。我來這裏,目的是考察霍瓦特遺址。我相信,在大家的幫助下,我一定會得到豐富的考察資料。我保證自己會在科學原則下,進行客觀的考察……”

“科學?”一個巴布亞青年“謔”地站起來,用生硬的中文劈頭打斷她的話:

“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你難道不知道,科學早就過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