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2 / 3)

廖錚明白了,這裏其實沒有任何研討會。她正在參加一個政黨的變相競選宣傳!

雖然並沒有什麼貨真價實的學術研討,但那些來賓卻似模似樣,態度認真。有的甚至有些誠惶誠恐。說話結結巴巴。因為他們一生中,從未麵對過這麼多人講話,從未被抬到這麼高的位置上。博阿伊和波爾蒂略為他們提供了或許平生就這麼一次的舞台來表演。

詹蒂尼抖擻精神,第一個被邀請上去發言:

“先生們,女士們。我的發言題目是,〈從人類世代交替中看姆文明的價值〉。墨西哥古代著作《梵蒂岡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當地印地安人文明的作品中,記錄過地球上曾先後出現過4代人類:第一代人類是超級巨人,他們居住於南極洲,最終毀滅於饑餓。在聖經裏,我們能夠看到關於他們的記載。第二代人類毀滅於大火。他們居住於北極,現在已經沉沒入海底。第三代人類毀滅於超級地質災難,他們正是“姆大陸”文明的創造者和擁有者。正是你們偉大的祖先。可惜,這個文明一萬四千年前被火山、地震摧毀了。第四代人類文明毀滅於大洪水。他們居住在太西洋的“阿特蘭提斯島”,又稱大西洲,一萬兩千年前沉入海底。我們現代人類屬於第五代人,大洪水過後的人類。我們是以亞當和夏娃為始祖的現代人類。”

廖錚暗笑,古印弟安楔形文字到現在都沒有被破譯,而這位詹蒂尼竟似乎可以像讀意大利文一樣輕鬆地閱讀它。然後,《聖經》中“創世紀”的內容又和“異教徒”的文獻隨便就混合在了一處。她望了望左右,發現周圍的貴賓有的認真傾聽,不住點頭,有的認真作著筆記。

然後,來自俄羅斯的科斯塔基諾夫發言,他的題目是《從巴布亞人獨特飲食結構論證姆人生活方式》。廖錚努力地聽著,科斯塔基諾夫用帶著俄語口音的英文發言,並且,那種先入為主的思路她也不好理解。直聽到大約三分之二處,廖錚才終於聽懂了。原來這位“專家”是在論證,巴布亞人食用蛋白質食物的數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這證明,巴布亞人有特殊的生理結構,能夠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氮氣!而這種結構說明他們的體質之優秀,基因之特異。繞來繞去,到結尾處,科斯塔基諾夫的觀點居然是,當今世界沒有其他民族有這樣的身體結構,所以,巴布亞人無疑是“姆族人”後裔!

接下來上台的,是那位混血女子裏奧娜。她拿著稿紙,激動得有些顫抖。顯然在醞釀著感情。廖錚不知道什麼樣的論文需要這麼來讀。結果等她一張口,傳到廖錚耳朵裏的,竟然是一段散文朗誦:

“我經常作著有關月的夢。無瑕的月帶給我無邊的欣喜和落寞。我夢見瀅瀅的藍紫色如薔薇般的月從天的盡頭升起,我腳下的土地像像粘稠的汁液一樣洶湧澎湃著,淹沒城市和我自己。整個世界回歸到一萬兩千年以前,姆大陸永遠沉沒,沒有一座諾亞方舟,城市像積木一樣坍塌,在一夜之間淪為廢墟,深藏在海底,我們的雙手進化為鰭,同時成為一條魚,一條孤獨的魚,在蔚藍色的海洋裏,自在地飛翔著,飛翔著……”

裏奧娜吟到這裏,聽眾們大聲鼓起掌來。“姆!姆!姆!姆……”令人感覺沉重的吼聲從四麵八方響起。沒有人質疑在一個學術研討會上,為什麼可以念散文詩充數。隻要是支持“姆大陸存在理論”的人和聲音,聽眾們一律無條件地予以支持。

遠來的和尚一個個被請上去念經。主持人不斷地報出誇張不實的頭銜。在數以千計的聽眾心目中,這群人就代表著世界主要國家的主流學術界,他們的觀點代表著全世界對“文明之母”的認同和崇敬。聽眾們在這些鏡子裏,看到了自己想要看的形象。他們滿意了,他們沉醉了。

廖錚一邊聽,一邊對照著閱讀那本“論文集”。幾個人講過後,廖錚發現,雖然講演內容五花八門,但有幾點是相同的。一是開宗明義便肯定波爾蒂略那些假設:姆大陸確實存在,霍瓦特就是姆文明遺址,巴布亞人就是姆族人後裔。所有結論都由這三個前提推導出來。它們不是結論,而是證據。二是這些人誰也沒有親自到過霍瓦特遺址,所有證據都來自古籍文獻,或者就是波爾蒂略的書本。而任何被引證的資料,不管是一張貝葉經、一隻陶片上的銘文,內容都被毫不猶豫地肯定的,似乎真得無可置疑地證明著姆文明曾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