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偽科學中,特異功能,以及與其類似的“偽氣功”、“通靈術”等等,堪稱影響力最大的類別。而特異功能題材也是科幻中的一大傳統,經久不衰,花樣百出。像思維傳感,意念致動等特異功能,戲劇效果非常直接。早早就為科幻小說家所鍾愛。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伴隨現實中特異功能的浪潮,科幻界更是掀起了一個特異功能題材的高潮。
預言能力是典型的特異功能。斯蒂芬·金的《死亡區域》講的就是一個預言家的悲劇故事。主人公約翰尼是個普通的青年教師。一次車禍讓他成了植物人,沉睡四年半才醒來。但這次車禍觸動了大腦中一個叫“死亡區域”的部位,喚醒了他潛在的超級能力。從此,約翰尼隻要觸摸某個人,甚至隻要觸摸他的物品,便能感知這個人過去或未來的一些事情。在一次競選宣傳活動中,約翰尼偶然與一個叫格萊克·斯蒂爾森的政客握手,感知此人會在將來的某一時刻成為美國總統,而且會使美國變成法西斯國家,並發動一場毀滅人類的核戰爭。約翰尼知道他無法令世人相信其判斷,陷入內心痛苦中。
不久,斯蒂爾森在政界青雲直上,而約翰尼則得知自己的腦瘤即將發作,來日無多。遂鋌而走險,在公眾集會上用槍刺殺斯蒂爾森,並被後者的保鏢在“正當防衛”中殺死。但斯蒂爾森在逃跑時將一名兒童擋在身前,這番劣跡被人拍攝下來。此事傳出後他的公眾形象徹底崩潰,約翰尼的目標得以間接實現。
科幻片《第三類奇跡》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主人公喬治在三十七歲生日那天,自感被一道白光擊中,從此具有多種特異功能。可知過去未來,能夠像電腦那樣飛速閱讀。後來才知道,那不過是腦瘤壓迫腦神經的結果。白光是病發時的幻覺。他在獲得這些特異功能的同時,也迅速地邁向死亡。
倪匡的《叢林之神》也以預言能力為題材。主人公有預言能力,而又不能控製這種能力,生活其實非常苦悶。因為他被剝奪了選擇的權利。在修訂版前言裏,倪匡如此描述這個人的命運:就像看一張連分類廣告都看完了的舊報紙一樣,日子的苦悶,會使人想到不如死亡!
前不久,一向以兒童風格為特點的大腕斯皮爾伯格,拍攝了成人風格的科幻片《少數派報告》,那也是一個特異功能題材名片。原小說作者是菲利普·迪克。在小說裏,三個特異功能人都是白癡,但額葉十分發達,預感能力正是從這裏發出的,以至於壓抑了大腦的其它正常功能。犯罪偵查局把他們綁在座椅上,讓他們口中疊疊不休地念叨著看似無意義的詞彙,那便是他們每時每刻的直覺。計算機能夠把這些詞彙轉換成有意義的情報。不過,小說裏被誣陷和追殺的,並不是後來湯·克魯斯出演的那個帥哥,而是一個大腹便便的老年人——犯罪預防學創始人安德頓本人。而且,那個提供了“少數派報告”,最後幫助了主人公的預感者也是男性,而不是電影中的病態美人。當然,如果真得這麼忠實於原著,恐怕票房就成問題了。
日本作家簡井康隆創作的《邪惡的視線》,將各種特異功能集中在了一起:風塵女子七瀨可以“思維透視”,直接讀取他人的思想。色情狂西尾則能夠進行“視覺透視”,一雙眼睛能夠透過障礙物看清目標。當西尾試圖強暴七瀨時,黑人酒保亨利出現了。他能夠“意念製動”。最後,亨利用意念控製著西尾的手,拔槍殺死了西尾自己。這篇情節不算複雜的科幻小說,七十年代末曾經在中國大陸許多報刊上轉載,很有影響。很多三四十歲的“老科幻迷”還都記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