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2 / 3)

關於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分析結果為:影響就業的職業生涯規劃因素為個人、企業、學校和社會。進一步分析得到的數據可以看出,學校的職業生涯課程輔導是影響就業的最重要因素;在企業因素中,企業薪酬福利待遇是影響就業的最重要因素;在社會因素中,家庭因素是影響就業的最重要因素。個人因素中,個人的性格特質、職業理想、職業興趣是重要因素。

2.企業調查

調查對象主要涉及行業為大連市重點發展企業,調查20家,采取訪談方式調查,開放式問題,調查結果如下。

關於企業是否為員工做職業生涯規劃,國內企業較少考慮為員工製定生涯規劃,專門的人力資源公司更多的關注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外資企業比較注重員工的職業發展,主要方式為:為員工提供規範的培訓(如大學生儲備計劃)、明確的崗位說明書以及崗位考評機製對員工職業發展進行引導。大多數企業認為大學生基本素質較好,但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都需要1-2年企業的曆練才能適應企業的需要。大學生最需要提高的能力為專業能力(包括外語和計算機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適應能力(包括辦公能力、抗挫折能力)。大多數企業都希望高校能加強大學生實踐環節教學,與企業對接。

三、研究結論

1.職業生涯規劃對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起著重要影響作用

根據職業生涯規劃對畢業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得出個人、學校、企業和社會是基本影響因素。從大學生就業能力調查看,在就業中最困擾大學生的問題是缺乏工作經驗;麵對走上社會工作的壓力,最希望得到的幫助和支持是盡快提高英語和專業能力。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有重要影響,學校、企業和社會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指導者,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與職業生涯規劃密切相關。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對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起著重要影響作用。

2.高校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培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起基礎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一直以考大學為主導,較少關注引導學生從自身氣質、性格角度去培養自己能力、興趣和價值觀,導致大多數學生對自己個性認識不足,沒有職業目標,對社會不了解,學習生活缺乏動力,對就業缺乏信心。目前,我國高校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是麵向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是在他們生涯探索和起步階段。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學習和工作中正確認識自己,了解社會需求,明確職業發展目標,有效規劃大學學習和生活,對提高大學生未來就業能力有重要的基礎作用。

3.企業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能使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越來越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是企業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有效途徑

對畢業大學生調查顯示,就業中最困擾的問題是缺乏工作經驗;用人單位最關心畢業生的也有社會實踐。大學生在參加企業的社會實踐中,會發現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自己能幹什麼,喜歡幹什麼,最看重什麼。因此,企業隻有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大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滿足企業發展需要,這也是企業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