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招工難與求職者就業難存在的原因與對策(1 / 2)

企業招工難與求職者就業難存在的原因與對策

就業之窗

作者:傅雅儒

摘要:當今的求職與就業市場存在著“兩難”的問題,即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本文通過對這兩個難題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從大力發展經濟,對戶籍製度進行改革,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製度,同時鼓勵廣大的勞動者進行自主就業和積極主動的創業等方麵提出解決問題的方針。

關鍵詞:招工難 就業難 原因 對策

一、企業招工難與求職者就業難並存的原因

1.求職者自身存在就業難的問題

求職者就業難的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就求職者個人而言,一些求職者的思想、觀念較為守舊,這就影響了他們順利的就業。調查顯示,現在的高校畢業生的就職去向主要趨向於穩定的工作、優厚的福利待遇以及效益相對好的外企,但是,一般這種企業的招聘位置較少。而招聘較多的用人單位大多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製造業,工作環境較差,一些高校畢業生不能放下身段,所以造成了就業難的結果。

另外一些求職者,他們的職業素養與職位所要求的技能和條件不相匹配。在當今這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斷向資本密集型轉變,對於人才的需要數量減少而質量增加,所以,作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他們隻有一些書本上的知識,不能很好地與社會生產要求接軌,這也造成了就業難的問題。

2.企業管理機製存在招工難現象

就企業內部而言,用人單位自身對於自我發展的規劃不夠明確,沒有人才儲備的概念,往往是急用急招,這也是造成了招工難的關鍵。麵對競爭壓力大的市場環境,許多單位為了節約成本,保證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傾向於招聘學習能力強、能夠較快上手的年輕人,而放棄穩定性強的中年人。但是,年輕人同時也存在著易跳槽的風險,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招工難”的原因。

用人單位不能給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平台也是“招工難”的關鍵所在。對於那些不注重企業文化發展的公司,大多不能較好地關注員工的發展,員工在這樣的企業工作往往麵臨著工作強度大、工作時間久、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因此,對於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新一代來講,這樣的企業勢必會成為他們放棄的對象。

3.社會改革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

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模式一直處於二元化的結構體製,由此產生和發展的一些體製化製度也一直困擾著人們的生活。在勞動力的市場中由於製度化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在不同市場的就業情況和不同城市間的流動情況受到了極大的限製,人們都是單純地從小城市向大城市、由一般發達地區向高速發達地區、由農村向城市流動,均是一種單向的流動模式。

二、解決企業招工難和求職者就業難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