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師主導,強化主體作用。教師是高校德育的主體,充分發揮教師主體的主導作用,是保證校園活動質量、提高校園文化水平的重要條件。同時,應當聘請思想品德好和有專長的教師,除了思想品德專業指導教師之外,應重視提高其他任課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言行舉止,認識到即使不是思想德育課也應當在潛移默化中體現和傳授思想政治教育,這樣有時甚至比專門的思想政治課更加利於學生的吸收和理解,並在教師有意識引導下促使學生無意識的接受,並轉化為自己的行為。另外,要選派有專長和責任心的教師指導學生工作和學生社團建設,關注學生社團發展中出現的情況和問題,及時了解學生社團工作的動態信息,正確引導學生工作和學生社團發展的方向。
3.環境熏陶,形成民主氛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全校師生員工在建設校園文化環境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揚民主,增大重大決策的透明度,通過各項民主政策提高師生的責任感及歸屬感,真正地讓每個師生員工都體會到自己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另外,在學生社團組織內部和各項校園文化活動中,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主張師生間進行平等交流,通過民主的程序解決和處理事情。校園文化形成了民主的風氣,更加有利於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4.搞好杜團,培訓校園文化骨幹。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學生為了實現共同意願和滿足個人興趣愛好需求,自願建立起來的各種學生文化群體,也是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基礎。大學生社團及其活動,有利於陶冶學生思想情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因此要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就要注重學生社團組織的建設,與此同時,學校應重視相關部門對學生工作和學生社團活動的引導和支持,加強思想政治指導,在社團活動中融入生動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社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發揮作用。與此同時,學校應重視對學生會骨幹、學生社團負責人的選拔和培養,使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真正發揮模範先鋒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杜時忠,盧旭.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課程建設[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3]馮陽.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延邊大學,2005
[4]杜嬋娟.依托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J].雲南師範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