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重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現在社會上好職位難求,大學生畢業在家三年五載的人多得數不清,其實職員還是素質和工作能力,比經驗和證書重要。基礎教育綱領製定後,我國各個民族學習簡化的漢語,注重文理科平衡,少有學校老師用主課取代體育、音樂、思想品德等課目現象,從小培養孩子動手動腦能力,基礎教育實實在在落實,不再紙上談兵。
三、啟蒙教育和小學基本教育是定格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內容
開個真實而值得深思的玩笑,新生兒有一個英國的父親,中國的母親,印度的小姨,泰國的哥哥,法國的老師,在孩子13歲之前,他一定會說五國語言,對爸爸說英文,對母親說中文,以此類推。胎教良好的情況下,健康不操心的孩子定然有不操心的道理。
1.啟蒙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方式方法。從小給孩子聽各個國家的高雅音樂和我們中國的兒歌,8歲前基本放完了世界名曲,那麼孩子將來音樂天賦絕對超出老師和家長的預想。從小給孩子看世界著名的字畫,科技發達,購買不到的可以利用高科技,善用網絡教育孩子,也能看遍,孩子絕對會吸收精華。因此基礎教育比高等教育更值得踐行並深刻落實,借鑒外國的教育思維方式,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減少學習壓力,增加學習動力,每位老師要有自己的培養目標和基礎教育思想,讓每位學生從小都做遵紀守法的小公民。
2.完善基礎教育改革方案。有關教育部門應該高度重視“教育要麵向現代化”等主要教育方針,“三人行必有我師”,是重要思想指導,教育工作者應擇其善者而從之,推廣道德教育和綜合才藝教育,身心健康,內在與外在的平衡明確製定教案,拿出強有力的方案,有助於高校選拔人才。文言文和白話文等應適當進行指導,多些趣味性的基本教育,為孩子的文學創作伏筆,鋪墊好每個學生的思想情感,是對學生未來成人後揣摩事情、精準抉擇的規律拓寬。
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夢想而落實基礎教育,愛家,愛學習,愛祖國,“蠟炬成灰淚始幹”,凝聚了無數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深思熟慮中華國學,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要基本教育內容,結合西方哲學去其糟粕。國人下一代,一定是有膽識、有體魄、有正能量,代表國富民強的中國尊嚴精英力量支柱,以宏觀角度飛躍的進步為證,為迫切和強烈實現的目標而努力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動蕩的歲月長河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