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礎教育改革方案
教育教學
作者:王競人
為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調整改革基礎教育的內容,據權威教育機構認可,中華傳統文化的國學是基礎教育的重點。為培養大批實用型人才,提高國民綜合素質,要重視基礎教育並貫徹我國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道德涵養和文學水準基礎,全麵落實基礎教育改革。
一、改革傳統教育方式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整學習心態是重中之重,比分數和學習方式更重要。最大力度提高學生語文理解和寫作能力,踐行《弟子規》做人準則,讓學生輕鬆自主學習。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係已經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陶冶情操的同時豐富內涵。國家領導人注重了對21世紀的下一代人的培養,對具有前瞻性和跨越性的星星之火,抱有燎原之態。
2.調整學生學習心態。以逸待勞是當今社會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基礎教育就是要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沒有學習興趣,停滯不前,無法解讀未來的中國抱以什麼形式的姿態立足於世界。進步是跟上社會的主流發展綱領,“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大浪淘沙的年代,必須重視基礎教育,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教育事業光榮而神聖,未來的“星星之火”定可“燎原”。
3.改善學習環境,調整學習方法。多讀文章,了解作品的出處和創作源泉,訓練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從而鑒賞文學作品的內容。循序漸進,會讓孩子們的心靈得到淨化,現在的下一代,手機和電腦基本取代了學習,更有甚者連吃飯都成了家長督促的重點,全身心投入各種遊戲和各種網絡溝通聊天工具上。有多少孩子將生命終結於網吧,還有多少學生被暴力遊戲誘惑去打架危及生命,如此發展,該適當調整基礎教育了。身心健康的孩子愛學習,這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環境潛移默化的教育。
二、教師、家長從自身做起,改變傳統觀念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為人師表要要對我們的未來之星負責,這樣下一代的前程才不必憂慮。我們深知孩子的基因是父母給予的,什麼都改變不了打鐵不能用塑料、鑄鋼不能用磚頭的事實。
1.深化教育體製改革,不要拿分數衡量孩子的未來。所謂“不及格就考不上大學,將來是掃大街的命”,老師的每句話都會觸動孩子的心靈,其實當今的老板,大多年少時候家庭困苦,沒受過高等教育。以能力和涵養看學生,真正有實力的人,曾經受過良好基礎教育的名師,在輝煌一刻把所有證書一燒而光,避免社會的流言蜚語,懷疑資格證來源渠道。人,正直的品德是最終的衡量標準,文學基礎是台階,所謂的分數和證書,僅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