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現代職教體係下加快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新思路(3 / 3)

四、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滿足現代職教體係對師資隊伍的素質要求

《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建設規劃(2014—202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分別就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要求。首先要求到2020年高職院校有實踐經驗的專兼職教師占專業教師總數的比例達到60%。鼓勵職業院校聘請企業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專兼職教師。兼職教師任教情況應作為其業績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其次,要求完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係。建立一批職業教育教師實踐企業基地,探索職業教育師資定向培養製度和“學曆教育+企業實訓”的培養辦法。實行新任教師先實踐、後上崗和教師定期實踐製度。建立職業院校教師輪訓製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專業實踐的時間累計不少於兩個月。

為了迅速培養滿足市場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為目標,民辦高職院校應該重視並采取措施建設好兼職教師隊伍,形成固定崗與流動崗、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崗位設置和用人管理辦法。以彌補現有師資隊伍技能和專業水平的偏差和專業方麵的實踐經曆不足,也有利於民辦高職院校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專業調整和提高學校辦學效益。民辦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麵向社會大力聘用技術人員或是通過與實踐單位的聯係聘請對方技術人員到相應的教師崗位上。通過建立薪酬激勵、榮譽激勵、校企服務互惠、兼職教師職稱評審等製度,使兼職教師能夠用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同時建立兼職教師培訓製度,有計劃地安排兼職教師進行教育理論學習,安排骨幹教師對其進行教學能力的指導。

“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和評定標準在國家政策、文件中經曆了多次修改,內涵上由“雙師型”向“雙師”素質轉變,評定標準從最初的雙職稱、雙證作為唯一的評定標準,轉向現在的多元評定標準。上述新出台的兩份文件更強調了“雙師型”教師的實質,即針對新入職教師和現有教師進行定期的、持續不斷的實踐培訓。首先,學校應製定“雙師型”教師培養和激勵機製,對教師頂崗實踐的期限、形式、安排、管理等方麵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並將教師頂崗實踐考核情況納入個人履曆與年度考評。規定頂崗教師所取得的考核結果可作為其晉升專業技術職務以及評議學術水平、技術能力的重要依據,強化對全體教師的專業能力考核,促進教師提高實踐技能。實踐基地除了依托政府牽頭組建的職業教育教師實踐企業基地,也可以在與民辦高職院校合作企業中建立教師實踐培訓的流動工作站,通過雙向流動的工作機製,促進校企雙方人員的交流。民辦高職院校應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定期到企業流動工作站進行鍛煉,為專任教師提供掌握專業領域內行業企業的最新技術動態、把握專業技術發展方向的機會,同時用所學和所長為合作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並尋找契機積極參與。

(王淩,1970-,女,福建福州人,漢族,碩士,助理研究員,現任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理事會秘書長、人事處處長。主要研究方向:民辦高等教育。)

參考文獻

[1]李強.人力資源管理主導下企業文化建設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0(4)

[2]陳時強,傅靜.高校師資建設典型範式分析與研究[J].貴州師範學院學報,2011(12)

[3]王瑩.探索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新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