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探討(2 / 3)

最後,是工學結合的實踐性。各大高職院校工商管理教育中,能否辦出人才培養特色,將取決於行業內相關企業的教學過程參與程度。因此,工學結合的緊密程度就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然而,不同專業知識、技能及素質結構的體係等,不應當是同一種模式的工學結合途徑,還應當將工學結合的實踐性教學內容落實好,實現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隻有這樣,才可以促進雙方共同商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實現。

二、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1.訂單培養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站在企業用人的實際要求上,同企業間簽訂好人才培養的協議,由校企共同合作,來製訂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相關計劃,並據此來共同組織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學和共同參與到工商管理類的教學過程,畢業後,學生將直接進入企業進行就業,這樣一種的合作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這種培養模式中,有利於高職院校在教學中的專業設置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同時學生的技能訓練和企業生產崗位的實際要求、培養目標和用人標準等有機協調起來。從企業的角度出發,通過這種模式培養的學生進入企業以後,上手快、崗位的針對性及適應能力等都比較強,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運營成本,如培訓成本將會大大降低。而從學校的角度出發,這種模式有助於學院的專業建設,並從根本上給學生解決了就業問題,從而更好地體現了高職院校的就業導向特點。

如果高職院校都可以通過這種模式來培養人才,則是最理想的狀態。然而從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際情況來看,隻有少數大型企業同高職院校的相關專業進行了類似培養協議的簽訂。在這種情況下,隻有被政府所高度重視和引導的行業或企業,在有相關政策的扶持下,才可以促使行業或企業同高職院校間開展訂單培養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2.工學結合的合作教學人才培育模式

工學結合的合作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校同行業或企業間共同簽訂人才培養相關方案。在這種模式下,學校交替安排學生的在校學習和企業的生產實踐,是一種學用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實踐做法通常是:第一種,學生在校先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如一學期或者一年、二年以後,再到企業去進行生產與實踐。這樣學生可以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進行企業的生產實踐。第二種,行業或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的整體過程,包括人才培養的方案、課堂教學、教學計劃及實習實訓所有環節,企業都全程參與進來,同時負起作為主辦者的責任。

這種模式中,企業與學校是作為兩個不同的教學場所,將學校學習和企業的實踐結合起來,這是高職院校樂於執行,且學生也可以受益的模式。但是從實際操作情況來看,同樣遇到了企業積極性不高等問題。要知道企業作為一個利益的主體,缺少參與到學校進行人才培養的功能與職責。通常來說,隻有行業或企業高層管理者和高職院校的領導間存在過同事或師生關係,而企業急需要第一線的操作人員,且在學生的實習期間學生與企業都可以獲得較為合理經濟補償情況下時,工學結合的合作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才可以推行開來。

三、完善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

1.完善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係及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當前所課程教材,大多停留在學科型理論體係上。雖然現在有些工商管理類教材,已經在試著加強理論和實際間的聯係,但是基於職業體係的課程教材,仍處於探索中。所以,應當改革高職院校現有課程體係及教學內容。

在人才培養的目標設置上,各工商管理類的專業應當依據行業或企業的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等一線實際需求與專業特點,來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可以為圍繞崗位職業需要的技能型、技術型及應用型等。同時還要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從實際出發,依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培養模式,如訂單式、工學結合式校企合作等,促進學生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多樣化、綜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