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院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管理工作經驗分享(2 / 3)

二、對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管理的一些做法及經驗

1.單位領導高度重視,親自主抓,明確管理組織構架及工作職責。隨著對高層次人才需要的不斷增加,近幾年我們不斷加強博士後流動站的管理,結合以往的經驗,不停得探索先進的管理模式。2011年我院黨委決定博士後管理工作由我院科研教育中心研究生科轉入人力資源部進行管理並成立了博士後管理辦公室。人力資源部接過此項工作後,先從理順管理流程入手,調整了博士後流動站和辦公室組織架構和人員,明確流動站及管理辦公室的責權,設立了專人負責博士後流動站的日常工作的管理。

2.不斷完善基礎條件,加大投入。2001年建站伊始,醫院貸款和直接投入680萬元用於流動站的建設,另外每年專門拿出30萬用於流動站的再建設。近幾年我院建成一座兩萬平方米的科技樓,目前有13個自治區級研究所掛靠在我院並成立了5個VIP專項實驗室,同時建成了與國內、國際接軌的動物科學科研基地、新疆重大疾病模型與標本庫,以這些為依托建成了醫學研究中心平台,同時充分利用醫院投入近200萬元的電子圖書閱覽室、循證醫學教研室和醫學統計谘詢室等服務平台,建起我院立體的科研共享平台,為博士後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我們還專門為博士後設立了工作、學習專題討論使用的辦公室,並配備了電腦設備,還專門拿出了幾套住房並配備了家具及生活用品作為博士後的公寓,也提高了博士後的待遇:由以前我院給博士後每人2萬元配套經費提高至20萬元,以吸引內地博士和在職博士脫產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

3.完善健全臨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管理製度。自我院人力資源部接過博士後管理工作後,認真學習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同時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院博士後管理製度,通過修訂招生製度,明確規定博士進站的條件、標準、程序及要求;采取自主和聯合培養的形式、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招生等辦法招收優秀人才。我們通過流動站和博士後簽訂明確詳細的工作協議書,明確雙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協議書對博士後的工作期限、預期目標、出站要求以及流動站為博士後提供的經費數目、生活、工作條件都做了明確的規定。我們針對博士後工作的特點修訂了博士後中期考核和期滿出站考核的標準和實施辦法,堅持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並重的考核管理方式,這些作法對博士後在站期間積極進行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4.加強管理,完善培養體係,提高博士後培養質量。近幾年,我們加強對博士後的管理,在博士後選擇合作導師時,嚴格把關,我們要求每名博士後必須選擇兩名合作導師,同時要求選擇的合作導師必須為教授或者有省級以上在研課題的副教授,並且這兩位合作導師要為博士後提供10萬元的科研經費,讓那些真正有科研項目和實力的專家能夠招聘博士後,從而能有真正的科研產出。同時我們利用和內地導師聯合培養博士後的模式帶動我院的柔性引才工作。在為博士後配備合作導師的時候,充分考慮博士後期間科研課題的開展,為個別博士後配備一名我院的專家及內地知名高校被我校聘為客座教授的專家作為合作導師。這種聯合培養的新模式為進一步做好我院與內地專家及單位合作起到促進作用,同時為我院柔性引才工作提供了一條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