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電力企業黨校質量管理中的應用
培訓部
作者:黃曉航
摘要:浙江省電力黨校作為公司幹部培訓培養的基地,近些年來一直在探索管理類培訓的質量管理方法。本文借助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的質量管理PDCA循環,移植到電力企業黨校質量管理中來,對成熟管理經驗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電力企業 黨校 PDCA 質量管理
PDCA循環又名又叫“戴明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於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一個全麵質量管理過程的一個概念,是 Plan-Do-Check-Action動態循環過程的簡稱,作為全麵質量管理體係運轉的科學程序,其在工業生產中廣泛應用。
2014年國網浙江電力提出了“創國際一流管理、建世界一流電網”的工作主線,培訓的支撐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有必要尋求科學有效的手段以提高培訓質量。
一、電力企業黨校質量管理的特征
一是培訓需求多樣,不同工作崗位所需要提升的管理技能培訓不同,即使同一類型崗位內部也存在著差異;二是培訓課程廣泛,管理類課程設置較為靈活,專業麵廣、知識點泛、更新速度快;三是培訓評估專業,管理類培訓的課程往往以提升管理素質能力為主,很難用簡單的方法在短期內進行量化考核;四是培訓應用深入,管理崗位人員接受的培訓知識點多以引導學員改善看問題的角度和思路,結果應用需要潛移默化深入到日常工作中。
二、PDCA循環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
以P(Plan)作為質量管理的基石。工業生產過程中的計劃是資料收集、分析、目標確認和計劃實施的流程,相對於培訓,就是從培訓需求到計劃的轉化過程。針對計劃中培訓需求多樣的特征,電力企業黨校所開展的培訓需求調研應遵循“組織期望為基礎,個性需求為導向”的原則,一是采用與培訓對象進行電話訪談、麵對麵交流、問卷調查等較為簡單的方式,直接獲取培訓需求點;二是與培訓對象的上級主管部門做好溝通,從上層戰略的高度剖析培訓需求點;三是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關注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和黨內的重要文件精神,提煉培訓需求點。將三個層麵的培訓需求點與員工勝任力相匹配,形成培訓項目開發方案,至此,完成由P環節到D環節的過渡。
以D(Do)作為質量管理的支柱。在P環節計劃分解後,進入培訓方案製定、審核和實施流程。針對在實施步驟中課程廣泛的特征,電力企業黨校要充分利用好係統內外的渠道,實現兩者有機結合。一是鼓勵內部培訓師加大課程開發力度,緊跟公司發展形勢的變化;二是建立外聘師資庫查詢係統,整合優秀課程和師資資源;三是實行培訓學員座談反饋常態化機製,傾聽學員代表對授課教師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