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訓的幾種方式
一是校本培訓。校本培訓,這裏主要是指狹義的,即隻是指在本校內組織的,麵向本校教職工的,且隻和本校工作有關的培訓。這種方式比較流行,各高校都會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來組織相應的培訓。
二是國家有關行政機構下達的強製培訓。這一般是由國家的有關行政部門針對特定人群製定的相關規定,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參加的有關培訓,並要獲得相應的培訓合格證書。這種方式有一定的行政強製性,一般由國家機關或有關行政主管單位要求其管理的從業人員必須參加的專業技能培訓,並取得相應的證書才能從事相關工作。
三是學校通過一定的政策導向去要求或鼓勵有關人員去特定的機構進行學習。這是一種新的方式,是高校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產生的新手段。比如,學校規定鼓勵教師去國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機構學習,外出學習期間工資福利不變,學費、學習期間的住宿費、來往的交通費全部報銷。一般情況這類培訓都是麵向學校的主要功能教學和科研方麵的,而且是比較高層次的,隻有少數人能符合相關條件的,這時學校才會出台相關的政策來鼓勵有關人員向這個方向努力而起到一定的導向性。
四是個人自發地為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參加有關的培訓。這種情況一般不多見,因為在沒有單位的支持而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參加培訓是很難做到的。
三、培訓經費的來源
一是全部由國家撥款,學校沒有經費壓力。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國家、省市都出台了部分針對性強的培訓工程。這些培訓項目全由國家和省財政出錢,每次遴選數額有限的一批人員到指定的地方參加有針對性的培訓。這種培訓因為不要各高校出費用或隻是解決培訓人員的路費和住宿費用,而且隻是符合條件的少數人員,不會對單位的日常工作產生影響,所以得到各高校的支持。多年下來這一方式為各高校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二是國家和單位各付一部分。這種方式是第一種方式的改革,隻是由全由國家出培訓費變為國家和學校各出一部分,這就可以在國家出資不變的情況下使更多的人員來參加培訓。存在的問題是對單位的積極性有一定影響。
三是全由學校承擔。這種方式的培訓一般是單位急需某種人才,又無法大量引進,這時隻有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這種專門人才。這種情況比較常見。
四是學校和個人各承擔部分。這種方式是因學校有這方麵的需求,但也不是很強烈,所以一般隻能出一部分的費用和培訓時間優惠。
五是全由個人承擔。這種培訓一般是個人因某種發展要求而自發的去參加一些培訓來提高自身的素質。所以費用全由自己承擔,學校有時也會給予一些時間上的支持。
上麵是本人對高校在職員工培訓工作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共同探討,因本人水平有限,還有不到之處,也請大家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