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培訓模式探析(3 / 3)

3.培訓評估

首先,為了保證培訓效果,對培訓應該有一定的檢測:一方麵是對過去的培訓效果進行檢測;另一方麵對未來培訓有一個指導作用。測試的方式、方法要根據不同的測試內容和對象進行選擇:對於理論性的內容可以進行筆試檢測;對於自我認知和職業規劃則應該根據其職業規劃的撰寫或是案例分析來進行評估;技術技能的評估可以通過實際操作進行檢測,設計實際操作題,讓被評估者進行實際操作,通過被測者的操作進行評估。評估方式的選擇也要根據評估內容和評估方式的優缺點進行選擇和調整。

4.評估結果

有效的測試能將培訓效果好的和培訓效果不好的人區別出來,對於培訓成績好的人應當給予相應的獎勵。獎勵要有區別:首先要有層次區別,成績相對更好的人能獲得的獎勵多;其次形式也應當不同,根據受訓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獎勵,比如說提供好的工作崗位,提供好的創業幫助,提供更高的學習機會等。

參考文獻

[1]呂莉敏.“用工荒”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策略研究[J].職教通訊,2013(7)

[2]袁永誌,奚國泉.期望理論述評[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

[3]劉萬霞.職業教育對農民工就業的影響——基於對全國農民工調查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13(5)

[4]朱冉冉.“參與式農民工培訓”內涵、價值與策略[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2)

[5]許勤.當前我國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培訓研究述評與展望[J].職教通訊,2013(10)

[6]王蘭英.基於“協同創新”的高校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研究[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1)

[7]王竹林,呂默.農民工培訓模式及動力機製探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3(3)

[8]叢日宏.進城農民工就業培訓管理問題及對策[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9]陳至發,張玲,趙歡君,顧驚雷.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能力提升意願及個體差異研究—基於1613個調查樣本的實證分析[J].嘉興學院學報,2014(1)

[10]劉斯漾.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需求及其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3(10)

[11]呂惠琴,李雅秦,郭敏琪.新生代農民工視角下的珠三角“用工荒”問題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1(22)

[12]郭金耀,王高峰,陳娜.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培訓模式探索[J].成人教育,2013(1)

[13]張海濤.用工荒現象研究文獻述評[J].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1(12)

[14]劉才.四平市“政-校-企”農民工培訓模式探討[J].湖北農業科學,2013(2)